扛鼎拔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例子: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基础信息
拼音gāng dǐng bá shān
注音ㄍㄤ ㄉ一ㄥˇ ㄅㄚˊ ㄕㄢ
繁体摃鼎拔山
感情扛鼎拔山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力大无比。
近义词拔山扛鼎
反义词手无缚鸡之力
英语raise tripods and pull up mountain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跳梁小丑(意思解释)
- 自以为是(意思解释)
- 为蛇画足(意思解释)
- 略胜一筹(意思解释)
- 震撼人心(意思解释)
- 家学渊源(意思解释)
- 密不通风(意思解释)
- 负债累累(意思解释)
- 霜凋夏绿(意思解释)
- 伴食中书(意思解释)
- 打破沙锅问到底(意思解释)
- 多事之秋(意思解释)
- 外宽内深(意思解释)
- 鞍前马后(意思解释)
- 惊神泣鬼(意思解释)
- 目不窥园(意思解释)
- 身经百战(意思解释)
- 吉人天相(意思解释)
- 经国大业(意思解释)
- 狼狈不堪(意思解释)
- 未老先衰(意思解释)
- 一抔黄土(意思解释)
- 腹载五车(意思解释)
- 伏尸流血(意思解释)
- 大义凛然(意思解释)
- 打情骂俏(意思解释)
- 四面楚歌(意思解释)
-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意思解释)
※ 扛鼎拔山的意思解释、扛鼎拔山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入境问俗 |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 |
东门逐兔 | 见“东门黄犬”。 |
目动言肆 | 谓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
铢寸累积 | 见“铢积寸累”。 |
牵三扯四 | 牵:牵连;扯:拉。牵扯其他的事情。 |
独木不林 |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
内外勾结 | 内部与外部暗中相互配合来达到某种目的。 |
文恬武嬉 | 文官武将都耽于安乐;不以国事为务。文:文官;武:武将。 |
安时处顺 |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
如弃敝屣 | 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
皓月千里 | 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
大处落墨 | 画画或写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笔墨;着意下功夫。也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抓住关键。 |
耳软心活 |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
质朴无华 | 质朴:朴实;华:华丽,华而不实。朴实而毫不虚夸。 |
苍白无力 | 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
鸡肠狗肚 |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
言谈举止 |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
破矩为圆 | 把方的改成圆的。比喻将刑法去严从简。 |
齿牙馀惠 | 谓帮人说好话。 |
温文儒雅 | 犹言温文尔雅。 |
博物通达 | 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
一人做事一人当 | 当:承担。一个人做出的事情自己承担责任。 |
无巧不成书 |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
属辞比事 |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
八攻八克 | 屡次攻击,屡次胜利。 |
救时厉俗 | 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
玉洁冰清 | 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形容人品高洁。也作“冰清玉洁”。 |
不忍释卷 |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