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斤掰两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过分计较。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
例子: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算盘、“分斤掰两”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基础信息
拼音fēn jīn bāi liǎng
注音ㄈㄣ ㄐ一ㄣ ㄅㄞ ㄌ一ㄤˇ
繁体分斤掰兩
感情分斤掰两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过分计较。
近义词斤斤计较、分金掰两、分斤拨两
反义词宽宏大量
英语pinch pennies(be so stingy as to count pennies)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河汾门下(意思解释)
- 利己损人(意思解释)
- 饮鸩解渴(意思解释)
- 横说竖说(意思解释)
- 满城桃李(意思解释)
- 玉粒桂薪(意思解释)
- 明德慎罚(意思解释)
- 各执一词(意思解释)
- 乌鸟私情(意思解释)
- 水宿风餐(意思解释)
- 纸笔喉舌(意思解释)
- 后浪催前浪(意思解释)
- 有隙可乘(意思解释)
- 十光五色(意思解释)
- 葱葱郁郁(意思解释)
- 烟销灰灭(意思解释)
- 髀里肉生(意思解释)
- 风平波息(意思解释)
- 一叶障目(意思解释)
- 惊魂动魄(意思解释)
- 苦不可言(意思解释)
- 苦学力文(意思解释)
- 偷梁换柱(意思解释)
- 鸱鸮弄舌(意思解释)
- 黄干黑瘦(意思解释)
- 寻事生非(意思解释)
- 破瓜之年(意思解释)
- 问十道百(意思解释)
※ 分斤掰两的意思解释、分斤掰两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没齿无怨 | 比喻永无怨言。 |
夏鼎商彝 |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
屏声敛息 | 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连连屏声敛息,不敢作声。” |
哀感天地 |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
日许多时 |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
雁默先烹 | 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
股掌之间 | 股:大腿。在大腿和手掌之间。比喻在操纵控制范围之内。 |
三六九等 |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
曲曲弯弯 | 形容很多曲弯之处。 |
拜恩私室 | 指感谢有权势的人的推荐提拔。 |
盘木朽株 |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 |
军令如山 |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 |
步步生莲花 | 莲花:荷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
迎新弃旧 | 谓离开旧夫,再嫁新君。 |
衣轻乘肥 | 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
淡而无味 |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
各为其主 | 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
呆里撒奸 | 形容外表痴呆,内心奸诈。 |
人非土木 |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
临河羡鱼 | 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 |
升高自下 | 升:上升,提高。比喻事情循序进行由浅入深。 |
置之脑后 |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
好心不得好报 | 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
心病还从心上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千金一掷 | 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
长街短巷 | 犹言大街小巷。 |
郄诜丹桂 | 晋郄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见《晋书·郄诜传》。后因以“郄诜丹桂”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 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