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两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一身两任 | 指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 |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 
| 2、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 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 3、三拳两脚 |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三拳两脚,和大虫敌斗,把大虫登时打死了。” | 
| 4、一搭两用 | 一样东西当两样用。 | |
| 5、两鬓斑白 | 两边鬓角头发花白。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三章:“他关住门,立在脚地上,低倾下两鬓斑白的头颅,开始沉重地思考这新的使命。” | 
| 6、两鬓如霜 | 鬓:鬓角的头发。两边的鬓发白如霜雪。 | 宋 刘辰翁《西江月 新秋写兴》词:“不觉新凉似火,相思两鬓如霜。” | 
| 7、进退两难 |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 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 
| 8、两眼漆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此番到吏部打点,正愁着两眼漆黑,不知门径,现在找到个人可以指点,岂不甚妙?” | 
| 9、公私两利 | 见“公私两济”。 | 《文献通考·征榷四》:“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 | 
| 10、人财两空 | 空:失去;没有。人和财物都遭到了损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可怜张李二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 | 
| 11、两面讨好 | 在两派之间摇摆或保持中间立场以讨好双方的人。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7章:“你是秘书长,在会上我听见你尽在那儿打圆场,两面讨好,到底是个什么居心?” | 
| 12、擘两分星 | 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星,秤杆上标记斤两的小点子。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 
| 13、一举两得 | 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 《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 
| 14、劈两分星 | 劈:分开;星:秤杆上的小点子。指过分计较微薄小利。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那时昧己瞒心,劈两分星,细切薄批。” | 
| 15、分星擘两 | 详细分说;清楚,明白。 |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便分星百(擘)两,道俺不姓慕容。” | 
| 16、麦穗两岐 | 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 |
| 17、两全其美 | 全:顾全;在全;美:美好;美满。做一件事圆满地照顾到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 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 
| 18、两鼠斗穴 | 比喻敌对双方在地势险狭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获胜。 |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 
| 19、两雄不并立 | 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语云‘两雄不并立’,何能风雨同舟?” | 
| 20、模棱两可 |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 《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 
| 21、人琴两亡 | 见“人琴俱亡”。 | 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 | 
| 22、称斤掂两 | 称:衡量轻重;掂:掂量。计算轻重分量。比喻计较轻重得失。 |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一次搞购粮工作,找全县的干部来布置任务,有个别干部,称斤掂两的,怕任务重了完不成。” | 
| 23、心悬两地 | 悬:牵挂。一心牵挂着两地地方的事情。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03回:“怎奈此时是惊弓之鸟,又是心悬两地,记念着前山池大鬓,不知胜负如何。” | 
| 24、分斤掰两 | 比喻过分计较。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 | 
| 25、二心两意 |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 汉 王充《论衡 閑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 | 
| 26、嘴是两张皮 | 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 |
| 27、三番两次 | 屡次,多次。 | 元·张可久《天净沙·春情》曲:“一言半语恩情,三番两次丁宁。” | 
| 28、两叶掩目 | 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 
| 29、两次三番 | 多次,好几次。 | 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你看这个苍蝇两次三番落在这笔尖儿上。” | 
| 30、首尾两端 |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后汉书 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 
| 31、两头担心 | 指人心挂两头,不能平静。 | |
| 32、两虎共斗 | 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 |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33、尖担两头脱 | 两头尖的扁担无法挑东西。比喻两头落空。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若与了一纸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这婆娘他若不嫁我呵,可不弄得尖担两头脱。” | 
| 34、三街两市 | 泛称各街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终日只是三街两市,和着酒肉朋友串哄。” | 
| 35、一刀两断 | 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 
| 36、一刀两段 | ①见“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 
| 37、掂斤播两 | 估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 | 
| 38、麦秀两岐 | 见“麦秀两歧”。 | |
| 39、一饥两饱 | 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每每不敷,一饥两饱。” | 
| 40、调停两用 | 谓居间观望,骑墙投机。 |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扬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门户宗盟,杜调停两用之局,防其夤缘一旦。” | 
| 41、两相情愿 | 两方面都愿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 
| 42、一口不能著两匙 | 匙:汤匙。一张嘴同时要吃两把汤匙里的食物。比喻贪多。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榖,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 | 
| 43、一身两役 | 一个人做两件事。 | 《梁书 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 
| 44、能不两工 | 工:精通。即使有才能,也不能精通两种技术。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首时》:“天下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 
| 45、耍两面派 | 耍两面手法,表里不一,指对斗争双方都采取敷衍的行为。 | 毛泽东《<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序言和按语》:“反革命分子怎样耍两面派手法呢?” | 
| 46、两边倒 | 形容摇摆不定,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主张。 | 莫应丰《将军吟》第26章:“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的。” | 
| 47、依阿两可 | 依:赞成;阿:不赞成。赞成或不赞成都行。指对问题没有明确的意见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四年》:“苟求便身,率为依阿两可之言。” | 
| 48、合两为一 | 亦作“合二为一”。合两者为一体。 | 《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李贤注:“合两坊而为一宅。” | 
| 49、两头三面 | 同“两头白面”。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若是我,两三番,将他留恋,教人道后尧婆两头三面。” | 
| 50、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 
| 51、称斤约两 | 称:衡量轻重。计算轻重分量。比喻权衡轻重得失。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3回:“申耀宗也没睡着,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几杆秤,正在称斤约两的活动呢。” | 
| 52、身名两泰 | 见“身名俱泰”。 | 南朝·陈·周弘让《与徐陵书荐方圆》:“吾荷朝思,得安丘壑,身名两泰,夫复奚言。” | 
| 53、分金掰两 | 见“分斤掰两”。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算盘、分金掰两的。” | 
| 54、三步两脚 | 快速行走貌。 | 周立波《民兵》:“她靸着鞋子,三步两脚赶到侧铺的跟前。” | 
| 55、分斤拨两 | 见“分斤掰两”。 | 孙犁《村歌》上篇:“可是俺们那组,都说大家既是合适,才组到一块,不愿意分斤拨两的,显着薄气。” | 
| 56、两情两愿 | 指双方都愿意。 | |
| 57、两瞽相扶 | 两个瞎子互相搀扶。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帮助。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两瞽相扶,不伤墙木,不陷井穽,则其幸也。” | 
| 58、依违两可 | 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 | 《明史 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 | 
| 59、音问两绝 |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造》:“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数年间,音问两绝。” | 
| 60、磨盘两圆 | 比喻做人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 明 徐渭《翠乡梦》第一出:“俺如今不添别缘,老实说磨盘两圆,呀,俺则把这几点儿回话柳爷衙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