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
例子:始既察言观行,终亦循名责实,自然侥幸滥吹之伍,无所藏其妄庸。《旧唐书·薛登传》
基础信息
拼音chá yán guān xíng
注音ㄔㄚˊ 一ㄢˊ ㄍㄨㄢ ㄒ一ㄥˊ
繁体詧言觀行
感情察言观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观察人。
近义词观言听行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曲尽其巧(意思解释)
 - 穷鸟投人(意思解释)
 - 衣不重帛(意思解释)
 - 争长争短(意思解释)
 - 深仇宿怨(意思解释)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解释)
 - 嚼穿龈血(意思解释)
 - 弘誓大愿(意思解释)
 - 白首相庄(意思解释)
 - 凿骨捣髓(意思解释)
 - 七穿八穴(意思解释)
 - 有典有则(意思解释)
 - 皮肉之苦(意思解释)
 - 矜纠收缭(意思解释)
 - 化被万方(意思解释)
 - 强食弱肉(意思解释)
 - 泛驾之马(意思解释)
 - 立扫千言(意思解释)
 - 朱颜鹤发(意思解释)
 - 信口胡诌(意思解释)
 - 推诚相待(意思解释)
 - 坐贾行商(意思解释)
 - 家破身亡(意思解释)
 - 赏信罚明(意思解释)
 - 旧病难医(意思解释)
 - 生机盎然(意思解释)
 - 溢美之语(意思解释)
 -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意思解释)
 
※ 察言观行的意思解释、察言观行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漫天遍地 | 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 
| 惹火上身 |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 
| 百发百中 |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 
| 气宇不凡 | 气:气质;气宇:仪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 
| 难更仆数 | 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 
| 亢极之悔 | 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 
| 神工意匠 | 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 | 
| 趾踵相接 | 形容人数之多。 | 
| 二者必居其一 | 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 
| 瓜连蔓引 | 比喻人事上辗转牵连。 | 
| 狐潜鼠伏 | 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 | 
| 尔汝之交 | 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亦作“尔汝交”。 | 
| 一馈十起 | 吃一顿饭的时间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 | 
| 思不出位 | 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分。 | 
| 罚不责众 |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 
| 江左夷吾 | 《晋书·温峤传》:“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峤殊以为忧。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管夷吾,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相齐桓公成霸业。后来诗文中多以“江左夷吾”称许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 | 
| 惊愕失色 |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 
| 敲冰求火 | 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 
| 剥肤椎髓 | 剥:剥去;肤:皮肤;椎:捶击。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 
| 鼓破众人捶 | 指众人群起攻击落魄失势之人。 | 
| 蚌鹬相持 | 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 
| 仁心仁术 | 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 
| 狐奔鼠窜 | 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 | 
| 天真无邪 | 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 
| 不懂人事 | 不懂得为人处世。 | 
| 肉薄骨并 |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 
| 经多见广 | 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 
| 秦镜高悬 |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