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观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观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坐山观虎斗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2、观山览水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我今主意,只教大官人多怀宝钞,远离家门,正好问柳寻花,又好观山览水。”
3、公听并观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公听并观,垂明当世。”
4、迟疑观望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清·李渔《比目鱼·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该速速抽身,为什么还要迟疑观望?”
5、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6、游目骋观纵目观望,尽览景物。汉·蔡邕《汉津斌》:“于是游目骋观,南援三州,北集京都。”
7、相机观变等待时机,观察变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0回:“元帅屯兵于郝山矶,相机观变,可以万全。”
8、侈人观听谓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直从大禹以前,就有七十九代,都有曾封禅。后来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个,这怎叫得有道之君?无非要粉饰太平,侈人观听。”
9、了如观火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邹鲁《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内来函,读之必了如观火,从此兄等之出而说人,必更有把握矣。”
10、壁上观壁:营垒。比喻坐观胜负而不帮助任何一方。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11、返观内照见“返视内照”。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见彼之捐弃物欲,返观内照,近于切己体察。”
12、主观臆断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13、洞若观火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14、仰观俯察仰:抬起头;俯:低下头,弯下腰。指多方或仔细观察。《周易 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15、叹观止矣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
16、缩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
17、水月观音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 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18、作如是观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9、观衅伺隙衅、隙:破绽、漏洞。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息进取小规,以蓄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
2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1、等量齐观等:相同;量:估量;评价;齐:一样。不顾事物的区别;作同等看待。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22、岩居川观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
23、燎如观火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样。郭沫若《文艺论集 反响之反响》:“究竟谁是谁非,谁错谁不错,这是燎如观火的。”
24、以观后效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给予从宽处理后;在一定时期内要观察他是否有改正的表现。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安帝纪》:“设张法禁,恳恻分别,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秋节既立,鸷乌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
25、达观知命达观: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命:命运;知命:指知天命。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摆布,无所烦恼。茅盾《幻灭》十四:“达观知命的思想,暂时引渡静离开了苦闷的荆棘。天快亮时,她也沉沉入睡了。”
26、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7、观化听风谓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颜师古注:“言改易视听,欲急闻见善政化了。”
28、悲观主义对世事所怀消极看法的处世观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
29、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可不道状元郎怀中取物,觑富贵掌上观纹。”
30、傍观者审,当局者迷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宋·马永卿《懒真子》第三卷:“夫为人画策,则工;若自为计,多拙。故曰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31、雄伟壮观气势伟大美丽。
32、观者如山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33、省俗观风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隋书·炀帝纪》:“省俗观风,爰届幽朔。”
34、袖手旁观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35、掌上观文见“掌上观纹”。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36、大有可观很值得一看。形容事物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元 无名氏《李师师传》:“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
37、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38、察言观色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9、比量齐观观:看。指同等看待。廖仲恺《中国的实业的现状及产业落后的原因》:“因此我们的输出,必不能和输入比量齐观。”
40、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蔚为:草木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清 梁章钜《楹联丛话》:“余藩吴时,复加修治,增设台榭,蔚成大观。”
41、凭轼旁观靠在车前横木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清·王韬《土胜俄不足恃》:“土人自此以为俄不足为战,诸国皆凭轼旁观。”
42、作壁上观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43、观今宜鉴古宜:应该;鉴:镜子。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44、省方观民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周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45、观者成堵见“观者如堵”。明·沈榜《宛署杂记·寺观》:“又见其紫衫衣衲、拽杖挂珠,交错燕市之衢,所在说法衍乐,观者成堵。”
46、观场矮人谓见识浅鄙者。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与紫庭诸葛孔明之出祁山,屯兵五丈原之失,叹陈寿之论孔明,分寸不失。观场矮人,未可与论古今也。紫庭见解超卓,迥出伦类,天下不多见也。”
47、迁延观望谓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48、省方观俗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周书·窦炽传》:“得一睹诛剪鲸鲵,廓清寰宇,省方观俗,登岳告成,然后归魂泉壤。”
49、沉几观变沉:沉着;几:事物变化前的前兆。冷静观察事物,随机应变。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回:“沉几观变,前事可师。”
50、观望风色观望:看风头。指犹豫不定,坐观情势发展,以便见机行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7章:“由于黎的态度逐步软化,原属国民党的国会议员纷纷南下或者躲在六国饭店里观望风色。”
51、观机而作见“观机而动”。《隋书·贺娄子幹传》:“今臣在此,观机而作,不得准诏行事。”
52、观貌察色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韩非子 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53、坐观成败坐在一边;观察别人的成败;即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持旁观的态度。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
54、观者如云观看的人就象行云一样密集。形容围看的人非常多。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言适为项王相召饮酒,欲醉方返。溪滨观者如云。”
55、矮子观场场:戏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全心即佛,全佛即人,直是饥人见饭;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何殊矮子观场。”
56、察言观行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
57、观者麕集麕:通“群”,成群。形容观看的人数众多。杨复吉《梦阑琐笔·柴打鼓》:“柴皇急无措,大号,观者麕集询故,柴以实告,众以为狂,柴不得以行乞而归。”
58、烧犀观火喻洞察事物。
59、盲目乐观盲:瞎,盲从。指不根据实际情况高兴得太早。徐光耀《平原烈火》:“前一种是不看条件,盲目乐观。”
60、洋洋大观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气象宏大;非常可观。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