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无与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出处:晋 刘琨《劝进表》:“亿兆攸归,曾无与二。”《晋书 解系孙旂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例子:《晋书·贾疋传》:“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基础信息
拼音céng wú yǔ èr
注音ㄘㄥˊ ㄨˊ ㄩˇ ㄦˋ
繁体曾無與二
感情曾无与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独一无二。
近义词独一无二、空前绝后
反义词比比皆是
英语be second to none(one and only)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麻痺不仁(意思解释)
- 忠言奇谋(意思解释)
- 距人千里(意思解释)
- 岳镇渊渟(意思解释)
- 装聋作痴(意思解释)
- 涕泪交集(意思解释)
- 深闭固距(意思解释)
- 南船北马(意思解释)
- 修身洁行(意思解释)
- 殊言别语(意思解释)
- 叠见层出(意思解释)
- 慎身修永(意思解释)
- 以绝后患(意思解释)
- 整顿干坤(意思解释)
- 齐纨鲁缟(意思解释)
- 有福同享(意思解释)
- 语言无味(意思解释)
- 跅幪不羁(意思解释)
- 要好成歉(意思解释)
- 生栋覆屋(意思解释)
- 淆惑视听(意思解释)
- 脱天漏网(意思解释)
- 头昏目晕(意思解释)
- 良时吉日(意思解释)
- 柴天改玉(意思解释)
- 蝇营鼠窥(意思解释)
- 岁聿其莫(意思解释)
- 垂手而得(意思解释)
※ 曾无与二的意思解释、曾无与二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人琴俱亡 |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
哀哀欲绝 | 悲痛得将要气绝;指异常悲痛。 |
四衢八街 | 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
对号入座 | 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气,对于未点名的批评自己跳出来认账或把人或物放到应该放的位置上去。 |
邦以民为本 |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调理阴阳 | 犹言调和阴阳。 |
国富民丰 |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
正本清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起源上整理。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
是非不分 | 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 |
抽刀断水 |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
坚壁清野 | 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加固营垒;清理收藏财物。 |
有百害而无一利 | 百害:泛指许多坏处。有许多坏处,没有一点好处。 |
目不识字 | 指一个字也不认得。 |
笨嘴拙舌 |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
有尺水行尺船 | 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指量力而行。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 |
枝分叶散 |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
椎牛歃血 |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
不因不由 | 犹言无意之中。 |
与人方便 | 与:给。给予他人各种便利。 |
先声后实 | 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
肥遁鸣高 | 退隐避世,自以为清高。 |
偃武修文 | 偃:停止;修:致力于。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
抚绥万方 | 抚绥:安定、安抚;万方:万邦,万族。指安定天下。 |
博硕肥腯 |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迷离徜恍 | 见“迷离惝恍”。 |
囊橐萧然 | 囊橐:口袋。形容缺乏财物,没有什么积蓄。 |
杜口木舌 | 杜口:闭口不言;木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形容不敢说话 |
韩卢逐块 | 比喻白费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