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与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与草木俱腐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新唐书·高俭窦威传赞》:“古来贤豪,不遭兴运,埋光铲采,与草木俱腐,可胜咤哉!”
2、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习与性成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尚书 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4、与鬼为邻和鬼做邻居。形容离死已不远。宋·文莹《湘山野录》上卷:“写一诗于厅壁,诗云:‘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
5、与草木同腐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6、与民除害替百姓除祸害。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7、鱼与熊掌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8、实与有力与:参与,在里面。确实在里边出了力。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他之所以能够安然离开西安,除西安事变的领导者张杨二将军之外,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
9、与草木俱灰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明·陈继儒《晚香堂·附赞·有序》:“既为男子,忍与草木俱灰!”
10、相与为一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汉 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11、与时浮沉与世俗潮流一起俯仰。与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独立的处事方针。《晋书·王戎传》:“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沉,户调门选而已。”
12、与民同忧忧:忧患。与人民共忧患。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13、竖子不足与谋竖子:小子;谋:计议,商量。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4、事与心违同“事与原违”。北齐·魏收《魏书·王叡传》:“诚思竭尽力命,以报所受,不谓事与心违,忽婴重疾。”宋·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15、无与伦比伦:类;同类。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唐 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16、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7、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八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
18、与世沉浮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19、与人为善与:赞成;为:做;善:好;好事。原指赞成人学好。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0、无与为比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荣宠之盛,无与为比。”
21、鸿鹄与鸡形容认真考察身边的有用之材。《新序·杂事第五》:“君尤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22、习与体成习:习惯。长期的习惯将会形成一定的性格《孔丛子·执节》:“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矣。”
23、与虎添翼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
24、与世靡争靡:无。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晋·潘岳《许由颂》:“邈哉许公,执真履贞,辞尧天下,抱朴隐形,川停岳峙,澹泊无营,栖迟高山,与世靡争。”
25、褒贬与夺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26、男不与女斗男的不与女的争斗。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男不与女斗。’我这般一个汉子,打杀这几个丫头,着实不济。”
27、将夺固与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先秦 李耳《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28、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惟小子弄惯了这管笔头,才知里边缘故,叫做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只顾骗准,值些甚么?”
29、色授魂与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李善注引张揖曰:“彼色来授,我魂往与接也。”
30、患难与共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31、与时消息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 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32、孤立寡与谓没有人扶持,没有人援助。清·侯方域《朋党论下》:“岂有君子蓄用世之志而孤立寡与者哉!”
33、与死扶伤与:援助;扶:扶助。援助要死的人,辅助受伤的人。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白刃合,流矢接,步血属肠,与死扶伤。”
34、时不我与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3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36、付与东流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唐·高适《封丘县》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37、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9卷:“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偕众伺候挂榜。”
38、莫之与京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39、与天地同休休:停止。生命力与天地相同。比喻无穷无尽。《神异经》:“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樽,取一樽,一樽复生,与天地同休,无干时。”
40、不足与谋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41、羞与为伍把跟它在一起看作羞耻的事。形容蔑视对方;不愿意同行或同列。伍:在一起;作同伴。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列传》:“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
42、具食与乐备办了酒饭和歌舞。
43、与君周旋周旋:追逐驰逐。奉陪你较量较量。指表面礼貌实际不客气。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其左执鞭弭,右属橐腱,以与君周旋。”
44、与日俱增与:跟着;日:时间;俱:一起。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清史稿 圣祖纪三》:“万国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祝廷者当以慈为先。朕老矣,临深履薄之念,与日俱增,敢满假乎?”
45、与时俯仰时:时势;俯仰:随宜应付。跟着世风进退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46、与众不同和大家不一样。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47、未与人接和社会上的人没什么交往。
48、吾谁与归我同谁一起相处。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国语 晋语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49、与物无竞谓与世人无所争竞。《北史·薛辩传》:“湖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与物无竞,好以德义服人。”
50、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51、羞与哙伍哙:樊哙。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同为列侯。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52、日不我与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53、天与人归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54、男不与妇敌男的不与女的争斗。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得罪了边氏,使她发起性来,‘男不与妇敌’,莫说被她咒骂不好应声,就是挥上几拳,打上几掌,也只好忍痛受苦。”
55、与世俯仰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宋史 文苑传六 米芾》:“[米芾]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56、与世长辞世:人世;长:永远;辞:辞别;告别。和人世永远告别。是死的委婉语。汉 张衡《归田赋》:“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常辞。”
57、岁不我与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58、命与仇谋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唐·韩愈《进学解》:“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59、与古为徒古:古人,古代;徒:同类人。同古人做朋友。借古讽今或推崇古人。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内直者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60、祸与福邻邻:接近。福与祸相距不远。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