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社之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社:曹之国社。后进以“曹社之谋”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北周·庚信《哀江南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出处:《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
例子: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北周·庚信《哀江南赋》
基础信息
拼音cáo shè zhī móu
注音ㄘㄠˊ ㄕㄜˋ ㄓ ㄇㄡˊ
繁体曹社之謀
感情曹社之谋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灭亡别国的阴谋。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风俗习惯(意思解释)
- 清一色(意思解释)
- 循循善诱(意思解释)
- 车轨共文(意思解释)
- 戒奢宁俭(意思解释)
- 易如反掌(意思解释)
- 迷离恍惚(意思解释)
- 暗箭明枪(意思解释)
-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意思解释)
- 深沟高垒(意思解释)
- 举措失当(意思解释)
- 头头是道(意思解释)
- 爱别离苦(意思解释)
- 曾几何时(意思解释)
- 决一雌雄(意思解释)
- 拔帜易帜(意思解释)
- 人生自古谁无死(意思解释)
- 惊涛骇浪(意思解释)
- 毫不犹豫(意思解释)
- 无动为大(意思解释)
- 珠流璧转(意思解释)
- 心怀鬼胎(意思解释)
- 人中狮子(意思解释)
- 连根带梢(意思解释)
- 久经风霜(意思解释)
- 欣欣向荣(意思解释)
- 吊形吊影(意思解释)
- 风云变幻(意思解释)
※ 曹社之谋的意思解释、曹社之谋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起早贪黑 | 早起晚睡。形容人非常辛勤。 |
文武全才 | 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艺。 |
擂天倒地 | 呼天抢地,形容哭喊。 |
道听途说 |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
量体裁衣 | 量:计量。根据自己的身体长短来裁衣服。比喻按具体情况办事。 |
青面獠牙 | 青面:靛青色的脸;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铁青的面孔上长着很长的牙齿。形容妖魔鬼怪狰狞可怖的面孔。 |
一介书生 |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
死气沉沉 | 形容没有一点生气。有时也形容意志消沉;缺少活力。 |
心血来潮 | 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来潮:潮水上涨。 |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
别无选择 | 没有别的选择余地。 |
艰难险阻 | 险阻:险恶阻塞的地方。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危险和阻碍。 |
倒山倾海 | 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
马前泼水 | 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
呼牛呼马 | 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
谄上骄下 | 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对下骄横。 |
黄金时代 | 指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也指经济、文化最繁荣兴旺的时期。 |
真命天子 | 旧时所谓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 |
旧燕归巢 | 从前的燕子又飞回老窝。比喻游子喜归故里。 |
扬威曜武 |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大海捞针 | 在大海里捞一枚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含有白费力气之意。 |
动手动脚 | 指动手打架、动脚踢人。 |
驴唇不对马嘴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
炮火连天 | 炮火:战场上发射出的炮弹在爆炸后产生的火焰;连天:连接着天空。形容枪炮声、光焰等与天空相接;战争十分激烈。 |
合二为一 |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
白色恐怖 | 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 |
山高水长 | 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
孺子牛 | 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