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谋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深谋远略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2、杜断房谋《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曰“杜断房谋”。《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於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3、折节下谋士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唐·储光羲《贻鼓吹李丞》:“折节下谋士,深心论客卿。”
4、惠施之谋比喻兼听则聪,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明察善断。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
5、施谋用智施:施行;智:智慧,计谋。运用策略计谋。明·无名氏《破天阵》第四折:“两阵之间,怎生施谋用智,你说一遍,老夫试听者。”
6、沉谋研虑犹深谋熟虑。宋·苏舜钦《复辨》:“不亲烦务,而专以沉谋研虑,将以鼓舞天下之民,以行乎事业也。”
7、谋虑深远考虑谋划深远的问题。东汉·班固《汉书·辛庆忌传》:“光禄勋庆忌行义所在,柔毅敦厚,谋虑深远。”
8、深谋远虑深:深入;周详;谋:谋划;计划;远:长远;虑:考虑;打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9、画策设谋画:谋划,筹划;设:筹划。筹划办法,图谋计策。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6回:“凤姨见有功效,一发贴心贴意,替他画策设谋。”
10、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1、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指文臣武将很多,势力强大。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1回:“与其坐承大统,兵精粮足,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12、疏谋少略疏:粗疏。计谋粗疏,策略很少。形容拙于谋划。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那武将是疏谋少略的,他自己无能,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么?”
13、曹社之谋《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社:曹之国社。后进以“曹社之谋”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北周·庚信《哀江南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
14、广谋从众集思广益,听从多数人的意见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臣闻广谋从众,则合乎天心。”
15、燕翼贻谋燕:安;翼:敬;贻:遗留。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后泛指为后嗣作好打算。《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宋史·乐志九》:“权舆光大,燕翼贻谋。”
16、施谋设计施:施行;设:运用;计:计谋。运用策略计谋。明·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则要您运机等于家为国,仗英雄施谋设计。”
17、好谋而成好:喜爱;谋:谋划,思考。指遇事勤于思考,能把事情做好。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8、疏不谋亲疏:疏远;谋:图谋,营求。关系疏远者不会去离间关系亲近的。汉·刘向《说苑·臣术》:“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19、勇而无谋虽然勇敢;但是缺乏谋略;常指靠蛮力而不靠智慧的人。晋 陈寿《三国志 荀攸》:“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
20、多谋少断谋:计谋,计策;判:判断。富于谋略,但缺少决断。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骆文忠公遗爱》:“然有为不能有守,好用权术,多谋少断。”
21、谋无遗策谓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形容谋划周密。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
22、与虎谋皮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绝对办不到。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23、飞谋荐谤见“飞谋钓谤”。清·曾国藩《毕君殉难碑记》:“忌君者日以次骨飞谋荐谤,迭相污染。”
24、造谋布阱指设计陷害。阱,同宑。明 刘若愚《酌中志 逆贤羽翼纪略》:“其戕害杨左诸人,造谋布阱,实由外延线索,历历有据。”
25、造谋布穽谓设计陷害。
26、多谋善虑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27、深谋远猷谋:计划;猷:谋略。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晋书·元帝纪》:“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猷,出自胸怀。”
28、多谋善断多作谋划;善于判断。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29、神谋妙策策:计策。神妙莫测的计策。明·张凤翼《红拂记·天涯知己》:“元帅神谋妙策,周悉无遗。”
30、以权谋私以:凭借;权:权力;权势;谋:谋求;谋取;私:私利。凭着权利谋取私利。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31、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32、桑土之谋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明史·赵世卿传》:“古者国家无事则预桑土之谋,有事则议全汤之策。”
33、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34、谋如涌泉谋略像奔涌的泉水一样多。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乃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
35、铺谋定计犹言设谋用计。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四折:“师父,想博望烧屯这一场厮杀,多亏师父铺谋定计,众将得胜也。”
36、贻厥孙谋贻:遗留;厥:其,他的;谋:计谋,打算。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尚书 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37、谋道作舍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宋·宋祁《杂说》:“谋道作舍,三年弗架。”
38、出谋画策谋:谋略。画:筹划。制定计谋策略。常指为人出主意。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39、谋听计行犹言言听计从。宋·王令《读<孟子>》:“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倾就其说而谋听计行。”
40、诒厥孙谋诒:通“贻”,遗留;厥:其;孙:通“逊”,安顺。留下安定天下的谋略。《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41、图谋不轨谋划超出常规或法度的事。图:谋;图谋:暗中谋划;轨:法度;准则。晋 陈寿《三国志 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祸及门户。”
42、大谋不谋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六韬·武韬·发启》:“大谋不谋,大勇不勇。”
43、另谋高就指另找一份职业,意即辞去原职。金玉舟《赵匡胤》第11章:“所以想贤侄还是另谋高就为好,不知意下如何?”
4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5、计功谋利计较功名,谋求私利。明·钟士懋《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以其计功谋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譬犹建樛屈之木,而为测景之表。”
46、百谋千计犹千方百计。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四折:“这其间详细,索用心机,要搜寻百谋千计。”
47、衣食之谋谋:计谋。维持生活的办法。宋·陆游《谢参政启》:“比坐啼号之迫,浪为衣食之谋。投檄无缘,强颜可笑。”
48、善自为谋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君子曰:‘善自为谋。’”
49、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50、房谋杜断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旧唐书 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51、猛将如云,谋臣似雨指文臣武将很多,势力强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况他那里雄兵十万,甲士千员,猛将如云,谋臣似雨。”
52、舍近谋远舍:放弃;谋:营求;放弃近的,谋求远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53、不谋而同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54、谋图不轨谋划进行违法、叛逆等活动。《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55、用计铺谋铺:展开,安排。运用计策,安排谋略。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二折:“俺行兵处尽按管乐用计铺谋,相持时尽按孙吴安营下寨。”
56、谋夫孔多指谋划的人很多。孔,很。《诗 小雅 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57、命与仇谋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唐·韩愈《进学解》:“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58、剗旧谋新剗:通“铲”,铲除;谋:营求。革除旧的追求新的。宋·田况《儒林公议》上卷:“庶事隳敝,志欲剗旧谋新,振兴时治,其气锐不可折。”
59、运智铺谋运用计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头折:“未知那小将军,怎生排兵布阵,运智铺谋,有何计策,保某赴会去也。”
60、竖子不足与谋竖子:小子;谋:计议,商量。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