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赐之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出处:《左传 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基础信息
拼音bài cì zhī shī
注音ㄅㄞˋ ㄘˋ ㄓ ㄕ
繁体拜賜之師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弓影浮杯(意思解释)
 - 觥筹交错(意思解释)
 - 日薄西山(意思解释)
 - 不可同日而语(意思解释)
 - 屈指而数(意思解释)
 - 奸淫掳掠(意思解释)
 - 连城之璧(意思解释)
 - 兴师动众(意思解释)
 - 一举一动(意思解释)
 - 体国经野(意思解释)
 - 变化无常(意思解释)
 - 唯命是听(意思解释)
 - 光明正大(意思解释)
 - 人命关天(意思解释)
 - 不如归去(意思解释)
 - 羊肠小径(意思解释)
 - 三盈三虚(意思解释)
 - 欢蹦乱跳(意思解释)
 - 胡言乱语(意思解释)
 - 狐假虎威(意思解释)
 - 交头接耳(意思解释)
 - 拿手好戏(意思解释)
 - 唯唯诺诺(意思解释)
 - 杀人不见血(意思解释)
 - 放虎归山(意思解释)
 - 璧坐玑驰(意思解释)
 - 秋风扫叶(意思解释)
 - 世道人情(意思解释)
 
※ 拜赐之师的意思解释、拜赐之师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生生不已 | 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 
| 寝苫枕块 | 苫:草荐。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 | 
| 打落牙齿和血吞 | 和:混合。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 | 
| 遗臭千年 | 同“遗臭万载”。 | 
| 口不二价 |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 
| 湿肉伴干柴 | 形容拷打。 | 
| 涓滴成河 | 涓滴:小水珠。一点一滴的水珠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形容积少成多。 | 
| 饥寒交切 |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 
| 直言正论 | 正直公道的言论。 | 
| 改恶从善 | 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 
| 乐于助人 | 很乐意帮助别人。 | 
| 大江南北 |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 
| 袒臂挥拳 | 挽袖露臂,挥动拳头。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 
| 旁门外道 | 见“旁门左道”。 | 
| 勇猛直前 | 勇猛地一直往前。 | 
| 丝竹八音 | 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指音乐。 | 
| 悬河泻水 |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 
| 众说纷揉 | 各种说法纷乱而混杂。形容有各种各样的议论。 | 
| 暗察明访 | 察:细看,详审;访:寻访。指用各种方法调查了解情况。 | 
| 不世之功 | 不世:非凡。指极大的功劳。 | 
| 囊匣如洗 | 形容异常贫困。 | 
| 天下为笼 | 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 
| 张火伞 | 张:展开;火伞:比喻烈日。形容夏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 | 
| 如临大敌 | 临:面对着。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 
| 结结巴巴 | 说话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 
| 攘攘熙熙 | 喧嚷纷杂貌。 | 
| 折冲将军 | 折冲:挫退敌方的战车。三国时魏国大将乐进的封号。指英勇无比的人。 | 
| 纠缠不清 | 纠结缠绕在一起;理不清楚。形容纷乱;使人不易分辨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