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缨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例子:此种举动,岂英之前人曾受黑番何项德泽,不然,何被发缨冠如此耶?(严复《救亡决论》)
基础信息
拼音pī fà yīng guàn
注音ㄆ一 ㄈㄚˋ 一ㄥ ㄍㄨㄢˋ
繁体被發纓冠
感情被发缨冠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人的装束不整洁。
近义词披发散缨
英语with the hair hanging dishevelled down the back and wearing an official hat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理亏心虚(意思解释)
- 赏奇析疑(意思解释)
- 才多识寡(意思解释)
- 依希犹记(意思解释)
- 识变从宜(意思解释)
- 软硬不吃(意思解释)
- 瞠乎后矣(意思解释)
- 别饶风致(意思解释)
- 当场出彩(意思解释)
- 舞弄文墨(意思解释)
- 白手兴家(意思解释)
- 实逼处此(意思解释)
- 背约负盟(意思解释)
- 老莱娱亲(意思解释)
- 才墨之薮(意思解释)
- 毒手尊拳(意思解释)
- 旷岁持久(意思解释)
- 拾人唾余(意思解释)
- 漏洩春光(意思解释)
- 秦晋之盟(意思解释)
- 正复为奇(意思解释)
- 贪吃懒做(意思解释)
- 举措不定(意思解释)
- 有首有尾(意思解释)
- 夙夜匪懈(意思解释)
- 甘之若饴(意思解释)
- 折本买卖(意思解释)
- 贪赃坏法(意思解释)
※ 被发缨冠的意思解释、被发缨冠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伯虑愁眠 | 伯虑:国名;愁:忧愁。伯虑国民忧虑睡眠。指过虑。 |
| 寻风捕影 | 寻:探求。探风势,捉影子。比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
| 三汤五割 | 见“三汤两割”。 |
| 兴云作雾 | 兴:兴起。兴起云彩,掀起雾气。比喻神魔鬼怪法术高明。 |
| 节衣素食 | 节:节减;素:蔬菜类食物。省吃俭用,生活节俭。 |
| 贼心不死 | 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
| 逐物不还 | 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
| 宅中图大 | 居于中心,谋划四方。指得地势之利。 |
| 诘戎治兵 | 指整治军事。 |
| 王法无情 | 王法:国家法律。国家的法律是不讲情面的。 |
| 赏罚信明 | 同“赏罚分明”。 |
| 施仁布泽 | 施:给予;布:布施;泽:恩泽。给人以仁德和恩惠。 |
| 积习成常 | 积习:长期的习惯;常:普通,平常。一种做法长期去做便成为惯例,被视作正常。 |
| 白手成家 |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
| 敛声屏息 | 见“敛声屏气”。 |
| 无计可生 | 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 苦药利病 | 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
| 月过中秋 | 中秋之后,月亮就没有那样圆满了。比喻良好的时机已经过去。 |
| 国事蜩螗 | 蜩螗:蝉鸣扰人。形容国家处于纷乱不堪的状态 |
| 袖里藏刀 | 袖中暗藏凶器。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 持危扶颠 | 扶持危困的局面。 |
| 名公钜卿 | 见“名公巨卿”。 |
| 国安民泰 | 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 郢中白雪 | 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
| 阐幽抉微 | 指阐明幽隐,抉发精微。 |
| 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 形容极其稀少。 |
| 势不两存 | 见“势不两立”。 |
| 蹉跎日月 |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