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冠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天冠地屦 |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
2、冠盖相望 | 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四》:“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
3、发踊冲冠 | 同“发上冲冠”。 | 宋·徐爰《旄头说》:“臣谓壮士之怒,发踊冲冠,义取於此。” |
4、凤冠霞帔 | 凤冠:古代后妃所戴的装饰着彩制凤凰的帽子;帔:古代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类似披肩。饰有彩制凤凰的帽子和美如云霞的披肩。 |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戴凤冠霞帔的夫人,是好锁的?待我来。” |
5、木猴而冠 | 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 明·沈采《千金记·会宴》:“项王乃是木猴而冠,不足谋天下矣。” |
6、王贡弹冠 | 王:汉代王吉字子阳。贡:即贡禹。弹冠:拂去冠上的尘埃,喻将出来作官。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类相庆。亦作“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 东汉·班固《汉书·萧育传》:“少与阵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
7、冠绝一时 |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 《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
8、堂皇冠冕 |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 清·薛雪《一瓢诗话》四八:“人言应制、早朝等诗,从无佳作,非也。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诵善祷之辞,献谀呈媚,岂有佳作?” |
9、衣冠蓝缕 | 蓝缕:破烂。衣帽破烂 | 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为晟教幼子,衣冠蓝缕,身寒欲颤,月得千钱。” |
10、衣冠云集 | 衣冠:指士人阶层以上的人。达官显宦聚集在一起。 | 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丹墀下玉皋星联,绮席上衣冠云集。” |
11、优孟衣冠 | 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 明 郑仲夔《耳新 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
12、发上指冠 |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13、冲冠眦裂 |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14、黄冠野服 | 见“黄冠草服”。 | 古直《冷圃曲》:“二月梅江波滟滟,黄冠野服期许剑。” |
15、冠袍带履 |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袍带履。” |
16、以冠补履 |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 《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
17、贵冠履轻头足 | 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 《淮南子·泰族训》:“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
18、张冠李戴 | 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
19、冠盖往来 | 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指官吏们经常来往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4回:“长安城中,乃冠盖往来之地。” |
20、华冠丽服 | 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
21、冠盖云集 | 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 | 欧阳山《三家巷》:“到的客人……简直是古语所谓冠盖云集,洋洋大观。” |
22、冲冠怒发 | 形容极为愤怒。 | 《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
23、发上冲冠 | 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24、衣冠优孟 | 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王受到感动。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场演戏。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衣冠优孟,最易动人,而淫戏靡靡,有声有色。” |
25、虎而冠 |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 《史记 酷吏列传》:“其爪牙吏,虎而冠。” |
2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27、披发缨冠 | 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28、狗续侯冠 | 犹狗续金貂。 |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琶歌宫布,为后不若为娼;狗续侯冠,畏首还当畏尾。” |
29、植发冲冠 | 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 |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
30、沐猴冠冕 | 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岂不闻财上分明大丈夫,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 |
31、冲冠发怒 | 见“冲冠怒发”。 | 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
32、褎然冠首 | 褎然:出众的样子。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 | 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林传》褎然冠首。” |
33、衣冠礼乐 | 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 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
34、怒发冲冠 |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35、冠屦倒施 | 见“冠履倒易”。 |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
36、弹冠相庆 | 冠:帽子。掸去帽子上的尘土;表示庆贺。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的样子。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
37、美如冠玉 | 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
38、衣冠济济 | 济济:美好貌。形容服饰华丽。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2出:“自来不识恁底,平日我衣冠济济。” |
39、发怒冲冠 | 同“发上冲冠”。 | 《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
40、冠盖如市 | 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五章:“有力官绅‘视为利薮,群思攘夺……门前冠盖如市’。” |
41、被发撄冠 | 被:通“披”,披散;撄:萦绕。披发散缨。形容匆忙急迫不及整束 | 《暴风雨前》第二部:“大家总必赶快把手上的事丢下,呼朋唤友,一齐跑来,一以表示他们被发撄冠的热忱。” |
42、弹冠结绶 | 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 | 《汉书·萧育传》:“[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
43、面如冠玉 | 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形容男子的美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
44、黄冠草履 | 见“黄冠草服”。 | 曹亚伯《武昌起义·宣布满清罪状檄》:“黄冠草履之民,谁无尊亲之血气;四海九州之内,何非故国之山河。” |
45、既冠之年 |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指已成年。 | |
46、方领圆冠 | 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 南朝·梁·何逊《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谈章句之远旨,构纷纶之雅说。” |
47、小冠子夏 | 指汉代杜钦。比喻眼睛不好的人。 | 东汉·班固《汉书·杜钦传》:“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 |
48、裂冠毁冕 | 裂:裁,扯;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
49、衣冠扫地 | 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 | 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
50、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 《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
51、挂冠而去 | 冠:官帽。指辞去官职。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
52、发植穿冠 | 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 《淮南子 泰族训》:“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
53、相庆弹冠 | 庆:贺喜;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因将做官而相互庆贺。 | 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
54、衣冠绪余 | 绪余:残余。世家大族的后代。 | 《周书·薛善传》:“与兄忝是衣冠绪余,荷国荣宠。” |
55、新沐弹冠 | 沐:洗头发;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沐浴的人一定会把衣帽收拾干净。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肯屈身于污秽之地。 | 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
56、衣冠齐楚 |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那太医衣冠齐楚,气宇轩昂。” |
57、勇冠三军 | 冠:位居第一;三军:春秋时大国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这里是军队的总称。指全军。英勇过人;全军第一。 | 汉 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
58、冠盖如云 | 官员们的礼帽和车篷密集得像一片云层。形容集合会场中官宦士绅聚集得很多。冠:礼帽;盖:车篷。二者借指官吏士绅。 | 东汉 班固《西都赋》:“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
59、黄冠草服 | 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 | 明·唐顺之《与洪方洲郎中书》:“而所谓磊落超脱者,往往出于黄冠草服之间。” |
60、衣冠枭獍 | 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旧时比喻不孝的人。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