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发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发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百发百中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2、蹈厉奋发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3、旷若发矇旷:开朗;矇: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朗。比喻人头脑开窍,明达起来。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矇。”
4、箭无虚发箭:弓箭;虚:空。箭射得准,每发必中。形容箭术高明。《晋书·陶侃传》:“朱伺与贼水战,左右三人上弩给伺,伺望敌射之,箭无虚发。”
5、发家致富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这个村子里的‘大能人’,更关心的却是个人的发家致富。”
6、发奋为雄发奋:振作兴起。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
7、冲口而发不加思索地说出口来。明·李贽《焚书·李温陵传》:“滑稽排调,冲口而发,既能解颐,亦可刺骨。”
8、吐哺捉发见“吐哺握发”。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9、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10、毫发丝粟形容极其微小。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11、弹无虚发虚:空。子弹没有一颗不命中目标。形容射得很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弓弦响处,那弹子如雨点一般打将出去,真是:‘弹无虚发’,每发一弹,岸上即倒一人。”
12、发指眦裂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3、冲冠怒发形容极为愤怒。《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14、一发破的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15、踔厉风发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16、黄发垂髫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晋·潘岳《藉田赋》:“垂髫总发。”
17、令人发指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18、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19、朱颜翠发同“朱颜绿发”。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20、发财致富因获得大量财物而富裕起来。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发财致富的机会。”
21、发凡举例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举:提出。指举例以阐明要点。说明全书通例。明·焦竑《玉堂丛语·纂修》:“时编摩之士,皆山林布衣,发凡举例,一仰于濂。”
22、吐哺握发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23、赌神发咒犹言对天发誓。《金瓶梅词话》第八二回:“于是急的经济赌神发咒,继之以哭。”
24、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25、文身翦发见“文身断发”。
26、戴发含牙见“戴发含齿”。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但得纲常无缺,须眉无愧,便九死也心甘。”
27、剪发披缁亦作“剪发被褐”。削发,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唐·蒋防《霍小玉传》:“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
28、贱敛贵发见“贱敛贵出”。《新唐书·郑珣瑜传》:“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贱敛贵发,以便民。”
29、发蒙启滞发蒙:启发蒙昧;滞:不流通。启发蒙昧,打通阻塞。《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于此,发蒙启滞,咸必之。”
30、白发偕老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冯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娴抱着与孙若西白发偕老的贞操节烈的决心,等待着孙若西的花轿。”
31、摘奸发伏摘:通“擿”,揭发;发伏:检举;伏:隐藏。揭发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汉·荀悦《汉纪·宣帝纪》:“真摘奸发伏如神,皆此类也。”
32、椎牛发冢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宋·苏轼《策别》十七:“小者呼鸡逐狗,大者椎牛发冢,无所不至。”
33、截发锉藳锉藳:锉碎褥草。把头发剪了卖钱招待客人,锉碎褥草给客人喂马。指诚挚待客。明·徐渭《寿史母序》:“陶侃之母贫约无他营也,截发锉藳,以易其供,以给其秣。”
34、发名成业发:显现。发扬名声,成就事业。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一抵京师就明经试,退曰:‘此不足发名成业。’”
35、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36、诗书发冢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37、毫发不爽毫发:细发和头发;爽:差错。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38、植发穿冠犹植发冲冠。《世说新语·言语》“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
39、被发附膺被:通“披”,散乱;附膺:拍胸。披散头发捶拍胸脯。形容十分悲愤痛心。唐·杨炎《灵武受命宫颂序》:“臣等若不克所请,与亿兆之众将被发附膺号于天而诉于帝矣!”
40、童颜鹤发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
41、毛发森竖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宋·岳珂《桯史·馆娃浯溪》:“余忽心动,毛发森竖,乃迹故步,还至水浒。”
42、发蒙振槁发:揭开;蒙:蒙盖物;振:抖动。揭开蒙盖物,摇掉将落的枯叶。比喻轻而易举。《明史·杨乃郭詹等传论》:“盖天速其祸,如发蒙振槁,无烦驱除矣。”
43、发踪指使操纵指挥。同“发纵指使”。邹韬奋《萍踪忆语》四:“美国在一九一七年的参加世界大战,也是出于华尔街的发踪指使。”
44、英姿勃发英勇威武,神采四溢。赖少其《<钱松喦画集>序》:“现在的画面上舍弃了两棵大黄桷树,把柏树从小改大,使其英姿勃发,昂首挺立。”
45、被发文身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46、吐食握发同“吐哺握发”。晋·葛洪《抱朴子·交际》:“虽笔不集札,菽麦不辨,为之倒屣,吐食握发。”
47、庞眉皓发庞:杂色;皓:洁白。眉发花白。形容老人相貌。唐 王维《贺乐器表》:“圣祀逾崇,遍礼群仙,思祐九服,故得庞眉皓发。”
48、恨穷发极
49、奋发有为精神振作,有所作为。《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50、发纵指示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西汉 司马迁《史记 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51、壮发冲冠形容气概雄伟豪迈。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公雄心烈眦,壮发冲冠,按东海之金刀,飞北斗之石箭。”
52、先发制人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53、施号发令发布号令。《北齐书 杨愔传》:“每天子临轩,公卿拜授,施号发令,宣扬诏册,愔辞气温辩,神仪秀发,百僚观听,莫不悚动。”
54、庞眉黄发眉斑白,头发黄。指老人。庞,用同“厖”。《北史·隋纪下·炀帝》:“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是以庞眉黄发,更令收叙,务简秩优。”
55、毛发之功形容极微小的功劳。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56、发隐擿伏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宋 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程给事]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57、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8、白发青衫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宋 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琼林宴罢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
59、白发郎官指直到年老也没晋升的人。东汉·班固《汉武故事》:“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
60、白发丹心丹心:赤诚之心。形容年迈苍老,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汉书 苏武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丹心一片,及还,须发皆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