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息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息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生息:人口繁殖。唐 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
2、淹淹一息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大惊,急上楼进房内去看,已是淹淹一息,头也抬不起来。”
3、喘息之间喘一口气的功夫。比喻时间短。《后汉书·张纲传》:“若鱼遊釜中,喘息须臾之间耳!”
4、屏声敛息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连连屏声敛息,不敢作声。”《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5、蹑足屏息蹑足:放轻脚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轻脚步,隐蔽行踪。形容行动小心隐秘。老舍《赵子曰》:“赵子曰似乎昏昏的睡去,他蹑足屏息的想往外走。”
6、停瞋息怒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7、昼夜不息昼夜:白天和黑夜;息:停止。日夜不停。唐·李世民《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倡、优之技,昼夜不息,狗马之娱,盘游无度。”
8、东窗消息见“东窗计”。明·无名氏《精忠计·东窗》:“心事难凭枉致疑,夫人其实好心机,凭此黄柑无后患,东窗消息少人知。”
9、息军养士息:休息,修整。修整军队,积蓄力量,准备再战。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
10、鼻息如雷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11、喟然太息喟然:叹气的样子;太息:大声叹气。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12、瞬息千变瞬息:极短的时间。指在瞬息之间就会发生快而复杂的变化。曾朴《孽海花》第24回:“大凡交涉的事是瞬息千变的,只看雯兄养疴一个月,国家已经蹙地八百里了。”
13、左书右息喻倒行逆施。《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尹知章注:“息,止也……人右手能书,而左手不能书也。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
14、禽息鸟视比喻生活优裕而对社会不能做一点有益的事。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15、生息蕃庶生息:生活;蕃:繁殖。生存并繁殖人口。《清史稿·食货志》:“其后土、客生息蕃庶,岁屡有秋,关内汉回挟春承恳,络绎相属。”
16、偃旗息鼓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17、形息名彰息:通“熄”,灭;彰:显扬。人死了,名声却显扬于世。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德》:“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
18、奄奄一息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19、不遑宁息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20、屏气不息屏气:抑制呼吸。闭住气不呼吸,形容敬谨畏惧的样子。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
21、小道消息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巴金《探索集·小骗子》:“不用说,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靠。”
22、川流不息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23、进退消息增减;变化。清·魏源《圣武记》叙:“因以溯洄于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
24、与时消息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 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25、仆旗息鼓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新唐书·南蛮传》:“会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息鼓。”
26、息息相通连呼吸都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喻彼此关系密切。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他这店就是华中堂的本钱,他们里里头息息相通,岂有不晓得的道理?”
27、束肩敛息缩肩屏息。形容恭顺的样子。
28、瞬息万变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极短时间;万变:变化之多。在极短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宋 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29、悄无声息悄:静。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曾朴《孽海花》第34回:“此时再听,就悄无声息了。”
30、食饥息劳谓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战国·宋·墨翟《墨子·天志中》:“内有以食饥息劳,持养其万民,则君臣上下惠忠,文子弟兄慈孝。”
31、消息灵通指对各方面的消息能及时掌握。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就是屯子里消息灵通、心眼挺多的韩家大院的韩老六,也不太清楚。”
32、望岫息心见“望峰息心”。《南史·何点传》:“豫章王嶷命驾造点,点从后门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吾当望岫息心。’”
33、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34、一息尚存还有一口气。指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宋 朱熹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35、孜孜不息孜孜:勤勉的样子。指勤奋努力,不知疲倦。郭沫若《题画记》:“像他这样孜孜不息、力求精进的人,既成者业已大有可砚,将来的成就更是未可限量的。”
36、政平讼息政平:政治平允。指政治清明。宋·陈亮《与韩子师侍郎彦古》:“因势顺导,殆如反掌,不出一月,政平讼息,必将有自达于天听者。”
37、屏气敛息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瞿耐庵道:‘太太说得是,说得是。’连连屏气敛息,不敢作声。”
38、寻消问息寻、问:打听。打听消息。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十三:“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39、息事宁人息:平息;宁:安定。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
40、仰人鼻息仰:依赖;鼻息:呼吸。依靠他人的呼吸而生存。比喻靠人家而生存;必然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41、鸿消鲤息谓断绝音信。亦指死。
42、处静息迹息:停止;迹:足迹。静处不动就不会留下痕迹。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4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做工。太阳升起就做工,太阳下山就休息。泛指简朴单纯的生活。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2章:“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
44、鸡豚之息比喻微小的收益。西汉·韩婴《韩诗外传》:“驷马之家不恃鸡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图牛羊之入。”
45、一息奄奄只有微弱的一口气。形容垂死之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七回:“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惟有守着流泪。”
46、息迹静处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47、与民休息与:帮助;休息:修养生息。帮助人民休养生息。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48、息怒停瞋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瞋,听红娘说。”
49、风平波息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四海记·祖师复下凡间救苦》:“武当山祖师大显威灵,逢难救难,遇危救危,四海风平波息,发感神威。”
50、姑息养奸无原则地一味宽容;就会助长坏人坏事。姑息: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51、苟延一息苟延:苟且延续;息:喘息。指勉强维持生命。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则忍耻偷生,苟延一息,冀乐昌破镜,再得重圆。”
52、敛声屏息见“敛声屏气”。周立波《李大贵观礼》:“三十万军民敛声屏息地倾听领袖庄严洪亮的宣告。”
53、瞬息万状瞬息:极短的时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廖仲恺《致蒋介石函电》:“盖时事瞬息万状,而尤以军队情形为然,非日夕与各方面消息接触,恐小逊随机应变之妙用。”
54、喘息未定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指还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喘息:呼吸急促。明 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七回:“方才进步,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
55、息影家园息影:退隐闲居。形容退隐家中。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诗:“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又劳生。”
56、卷旗息鼓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清 孙郁《绣帏灯 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
57、人亡政息亡:失去,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58、重足累息同“重足屏气”。《梁书·柳忱传》:“朝迁狂悖,为恶日滋,顷闻京师长者,莫不重足累息。”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三:“于是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59、流光瞬息形容时间极短。明 徐霖《绣襦记 鸣珂嘲客》:“流光瞬息驹过隙,莫把青春枉抛掷。”
60、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