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顺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顺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将顺其美将顺:随势相助。美:好事,美德。顺势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顺从其美”。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2、阿意顺旨阿意:迎合他人心意;顺旨:顺从君主意图。曲意逢迎,顺从君主的意图。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限于非义,此风凛然可喜。”
3、逆取顺守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4、顺风行船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如今的人眼明手快,捷足高才,遇着世事,如顺风行船,不劳余力。”
5、顺水推舟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你休得顺水推舟,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6、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违背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独裁统治。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7、一帆风顺船满帆;一路顺风行驶。比喻境遇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挫折。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8、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赵氏既昌,合当顺人应天,不宜苦苦直要报仇。”
9、顺顺当当指十分顺利,没挫折。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怪物暗自欢喜,顺顺当当的,要行者驮他。”
10、上勤下顺勤:勤奋。顺:顺从,服从。作领导的勤奋工作,下面的人就会顺从他的领导。唐·韩愈《郓州豀堂诗》:“惟所令之不亦顺乎,上勤下顺遂济登兹。”
11、百依百顺依:依从;顺:顺从。事事都依从别人。形容一味顺从而不问是非。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12、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语出《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13、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4、顺水放船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采取相应的行动。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法嗣·大宁道宽禅师》:“万用自然,不劳心力。到这里唤作顺水放船,且道逆风兴楫,谁是好手?”
15、顺水顺风比喻运气好,做事顺利,没有阻碍。李劼人《天魔舞》第26章:“唐淑贞只有一年多的实际经验,而且是一条枪的,自此下手以来,一直是顺水顺风。”
16、顺从其美美:美德。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宋·王谠《唐语林·政事》:“璟,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璟甚悦之。”
17、逆来顺受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18、顺风张帆见“顺风使帆”。宋·朱熹《朱子语类》第十卷:“看文字,当如高舟我大艑,顺风张帆,一日千里,方得。”
19、弃逆归顺谓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自然相率弃逆归顺。”
20、顺我者吉,逆我者衰顺:顺从;吉:吉利;逆:违逆;衰:衰败。顺从我的就会吉利,违背我的就会衰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20卷:“承玄步虚,上蹑玉机,衣斗履斗,流铃焕威,顺我者吉,逆我者衰,我行天真,万里廓开。”
21、顺之者成,逆之者败顺:依顺;成:成功;逆:违背。顺从他的就能成功,违背他的定要失败。宋·朱熹《寄陈同甫书》:“然区区鄙意,常窃以为亘古亘今只是一体,顺之者成,逆之者败,因非古之圣贤所能独然。”
22、顺风扯帆比喻顺应趋势办事。克非《春潮急》:“把祸事全推到他这个小‘先锋’脑壳上,又听李克口气,分明晓得了他们背后的阴谋知道不赶快顺风扯帆不行。”
23、阿谀顺旨阿谀:曲意逢迎;顺旨:顺从君主意图。曲意逢迎,顺从君主的意图。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严光传》:“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艳。”
24、应天顺人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周易 革》:“汤武革命,顺乎在而应乎人。”
25、顺非而泽顺从错误言行且加以润饰。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学非而博,顺非而泽。”
26、乘顺水船比喻顺势行事。
27、节哀顺变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28、顺人应天同“顺天应人”。《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29、顺风驶船比喻自己没有主意,跟着别人说话或办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驶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30、顺时施宜时:时势;施:施行。顺应不同时势而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王者必因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郡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
31、言和意顺言语和顺,情意相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又第九十八回:“但愿他们两口儿言和意顺,从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32、顺水人情利用机会顺便给人的好处。也指不费力的人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守将和军卒都受了贿赂,落得做个顺水人情。”
33、顺道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同“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晋·司马彪《战略》:“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34、阿旨顺情阿:曲从;旨:圣旨。曲意逢迎。唐 吴兢《贞观政要 政体》:“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
35、名正言顺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6、顺之者兴,逆之者亡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以万丈之气焰,磅礴冲击于全世界人人之脑中,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37、低眉顺眼低着眉头;眼睛里流露出顺从的神情。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38、阿顺取容阿:曲从,迎合。曲意顺从以博取他人的欢悦。《金史 本纪第六世宗》:“以辅朕之不逮,慎毋阿顺取容。”
39、顺风扯旗顺;趋向同一方向。顺着风向扯起旗子。比喻因势乘便行事。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6章:“一块浓黒的云彩,顺风扯旗地从西北方向飞过来。”
40、一帆顺风同“一帆风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三只大船载了许多人马头领,却投穆太公庄上行,一帆顺风,早到岸边埠头。”
41、顺德者吉,逆天者凶顺:依顺;吉:吉利;逆:违逆;凶:不幸。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违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灾祸。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42、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于是民族主义文学家也只好顺风转舵,改为对于这件事的啼哭,叫喊了。”
43、一路顺风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
44、扯顺风旗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45、顺口溜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46、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周易·系辞》:“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47、顺藤摸瓜摸:寻找。顺着瓜藤去摸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人民日报》1982.6.30:“由此顺藤摸瓜,很快破获了这起盗窃案。”
48、千随百顺随:追随;顺:顺从。形容完全顺随别人,别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欲要见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随百顺。”
49、孝子顺孙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西汉 刘向《说苑 辨物》:“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
50、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史记 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51、去逆效顺逆:违背。脱离叛逆者,效法忠于国家的人。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明设科条,以示褒劝。”
52、顺天应命顺:依顺,顺从;命:天命。顺应天意,遵从天命。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大君代天司命,君命即是天命,天命所在,便是条意外的岔路,顺天应命,安知非福?”
53、靡然顺风望风顺从。唐·张说《广州督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幅员万里,驯致九译,诏书下日,靡然顺风。”
54、风调雨顺调:调和;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旧唐书 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55、应天顺民见“应天顺人”。《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在而应乎人。”
56、顺德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山无名,事故不成’。”
57、招降纳顺招:招引;纳:接纳;顺:归顺。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
58、横三顺四见“横三竖四”。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办公室的床上、桌子上、地上,横三顺四地睡着人。”
59、顺人者昌,逆人者亡顺:依顺;昌:昌盛;逆:违背。顺应民众的就能兴旺,违逆民众的定要毁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
60、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