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降纳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招:招引;纳:接纳;顺:归顺。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
基础信息
拼音zhāo xiáng nà shùn
注音ㄓㄠ ㄒ一ㄤˊ ㄋㄚˋ ㄕㄨㄣˋ
感情招降纳顺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招降纳叛、招降纳款、招降纳附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时通运泰(意思解释)
 - 抬头不见低头见(意思解释)
 - 童叟无欺(意思解释)
 - 麦丘之祝(意思解释)
 - 治乱安危(意思解释)
 - 连衽成帷(意思解释)
 - 娇声娇气(意思解释)
 - 恭敬不如从命(意思解释)
 - 片甲不存(意思解释)
 - 深恶痛绝(意思解释)
 - 盖世英雄(意思解释)
 - 清正廉洁(意思解释)
 - 满目荆榛(意思解释)
 - 正颜厉色(意思解释)
 - 涣尔冰开(意思解释)
 - 斩蛇逐鹿(意思解释)
 - 朝不保暮(意思解释)
 - 顶天踵地(意思解释)
 - 昏昏浩浩(意思解释)
 - 巴巴急急(意思解释)
 - 歪歪斜斜(意思解释)
 - 强将手下无弱兵(意思解释)
 - 滴酒不沾(意思解释)
 - 沉心静气(意思解释)
 - 心花怒发(意思解释)
 - 兔走鹘落(意思解释)
 - 讲是说非(意思解释)
 - 存心养性(意思解释)
 
※ 招降纳顺的意思解释、招降纳顺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一尘不染 |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 
| 木已成舟 | 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 
| 让逸竞劳 | 谓安逸之事互相谦让,劳苦之事互相争抢。 | 
| 稀稀拉拉 | 稀少疏落,形容对自己要求不严,随随便便。 | 
| 智藏瘝在 | 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 
| 惊魂未定 | 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 
| 色胆包天 | 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 | 
| 扯纤拉烟 | 犹扯篷拉纤。 | 
| 雨过天晴 | 大雨过后天转晴了。比喻情况由坏变好或政治从黑暗到光明。 | 
| 耳提面命 |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 
| 溺心灭质 | 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 
| 划地为牢 |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以“划地为牢”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 
| 藕断丝连 | 连:牵连。藕已断开;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绝;而实际上仍有牵连。 | 
| 连三并四 | 同“连三接二”。 | 
| 啼饥号寒 | 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 
| 护身符 | 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 | 
| 车攻马同 | 攻:坚固精致;同:齐聚。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 | 
| 同心同德 |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 
| 黑咕隆咚 | 很黑暗。 | 
| 铢两之奸 | 铢两:极轻微的分量。比喻极其轻微的事。指轻微的邪恶。 | 
| 出奇制胜 | 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 
| 天下独步 |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 
| 舌敝耳聋 |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 师老兵破 |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 
| 莫测高深 | 莫:不能。无法测量出多高多深。形容人或事难以揣测其高深奥妙。也可以讽刺故弄玄虚以迷惑别人者。 | 
| 治谱家传 | 谱:表册;治谱:指记载治理地方方略的书册。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绩。 | 
| 白蜡明经 |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 
| 河伯为患 | 指歪门邪恶的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