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井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井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离乡背井乡、井:家乡;背:离开。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元 关汉卿《金线池》:“我依旧安业着家,他依旧离乡背井。”
2、市井无赖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
3、市井小人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那陈东阳是个市井小人,不晓道理的。”清·姚鼐《范蠡论》:“吾观庄生非贤者也,其褊心与市井小人之为虑无以异。”
4、井井有序有条理,有秩序。骆宾基《乡亲——康天刚》:“一切都是井井有序,和往常一样。”
5、投河奔井谓投水自杀。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6、扪参历井①唐李白《蜀道难》诗:“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谓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后因以“扪参历井”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②形容世路艰难。唐·李白《蜀道难》诗:“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宋·王铚《王公四六话》:“邓温伯知成都谢上表云:‘扪参历井,敢辞蜀道之难;就日望云,愈觉长安之远。’自后凡官两川者,谢表相承用此一联。”
7、临渴掘井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明 朱伯庐《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8、井井有法有条理、有法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女外理生计,内训孤儿,井井有法。”
9、背乡离井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见“背井离乡”。
10、亲操井臼谓亲自料理家务。汉·刘向《列女传·周南之妻》:“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
11、投石下井见“投阱下石”。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无所不为。”
12、井管拘墟比喻浅陋、片面的见识。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尚书集注音疏》:“钜儒著述,皆有本原,不得以井管拘墟,轻相訾议也。”
13、入井望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14、井臼亲操井:汲水;臼:舂米。指亲自操作家务。《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后汉书·滇良传》:“(傅育)食禄数十年,秩奉尽赡给知友,妻子不免操井臼。”
15、井蛙醯鸡醯鸡:昆虫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细小的东西。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唐·刘禹锡《送惟良上人诗序》:“信神与之而不能测神之所以付,信术通之而不能知术之所以泄哉!余闻乎蛙醯鸡哉之不若也。”
16、井井有理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理:事理。形容做事条理分明,丝毫不乱。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17、井井有条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18、井臼躬操井:汲水;臼:舂米;躬:亲自;操:从事。指亲自操持家务。西汉·刘向《列女传·周南妻传》:“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
19、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神气。”
20、下井投石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说他的坏话。”
21、井井有方形容有条理有办法。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孝基条分理析,井井有方。”
22、身操井臼语本《后汉书 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语出《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
23、取辖投井比喻挽留客人极坚决。《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24、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25、井然有条犹言井井有条。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26、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27、秤锤落井像秤锤掉进井水里一样不见踪影,不知消息。
28、云龙井蛙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清·周鲁《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29、历井扪天井:星宿名。手能触天,形容极高。宋 苏辙《卜居赋》:“诸子送我,历井扪天,汝不忘我,我不忘先。”
30、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
31、心如古井古井:年代久远的枯井。内心象不起波澜的枯井。形容心里十分平静或一点也不动情。唐 孟郊《烈女操》诗:“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32、背井离乡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离开乡里。常指被迫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33、败井颓垣犹言房毁墙坍。形容村舍荒凉。鲁迅《集外集 <题三义塔>诗》:“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34、牵牛下井比喻事情棘手,很难办到。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至如负贩经商,登山涉水,吃烟人更是牵牛下井。”
35、颓垣败井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花月痕》第四五回:“破庙荒凉,草深一尺,见一群的羊在那里吃草,颓垣败井,廊庑倾欹。”
36、避井入坎见“避坑落井”。
37、担雪塞井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唐 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
38、瓦罐不离井上破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担着风险干事难免会失手。《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自古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只管做过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
39、断井颓垣断裂的井栏;塌毁的院墙。形容田宅毁弃的破败荒凉景象。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40、颓垣废井倒塌了的墙,废弃不用的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宋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虽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数百年之后,得此文于颓垣废井之间者,茫然长思而一叹也。”
41、井然有序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42、井水不犯河水指互不干扰;界限分明;不相联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43、投井下石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44、离乡别井见“离乡背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天情道理书》:“离乡别井,劳碌奔驰,不分蚤夜。”
45、井中求火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46、井渫不食亦作“井渫莫食”。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47、穿井得人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汉·王充《论衡·书虚》:“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48、井底鸣蛙犹井蛙。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
49、河水不犯井水比喻互不干犯。鲁迅《从<春秋>与<自由谈>说起》:“而另一方面周瘦鹃在自己编的<春秋>内说各种副刊有各种副刊的特性,作河水不犯井水之论。”
50、毛遂堕井《西京杂记》卷六:“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后用为传闻不实之典。《西京杂记》卷六:“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51、称锤落井称:通“秤”,衡器;称锤:秤砣。比喻不见踪影,没有消息。宋·释晓莹《罗湖野录》第一卷:“福州资福善禅师:自此一别,称锤落井。”
52、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
53、古井不波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澜。枯竭的老井已不会再起波澜。比喻心境沉寂,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感情。旧时指寡妇不思再嫁。亦作“古井无波”、“无波古井”。
54、井底虾蟆即井蛙。
55、落井下石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56、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
57、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58、丁公凿井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59、踢天弄井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领极大。也形容顽皮到极点。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术踢天弄井,项羽力拔山也那举鼎。”
60、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