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覆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覆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覆军杀将覆:消灭。消灭军队,杀死大将。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月战》:“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军者,有覆军杀将者。”
2、覆餗之患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晋·陈寿《三国志·何夔传》注引孙盛曰:“得其人则论道之任隆,非其才则覆餗之患至。”
3、翻手为云覆手雨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宋·王安石《老人行》:“翻手为云覆手雨,当面论心背后笑。”
4、翻翻覆覆翻:翻转;覆:上下位置颠倒。形容一次又一次重复。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床上卧了两个多月,翻翻覆覆只是不愈。”
5、发奸露覆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序》:“窃怪二千年来,通人大儒,肩背相望,而咸为瞀惑,无一人焉发奸露覆,雪先圣之沉冤。”
6、重蹈覆辙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7、列功覆过罗列功绩,掩盖过错。东汉 班固《汉书 陈汤传》:“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
8、鸟覆危巢鸟巢因建于弱枝而倾覆。比喻处境极端危险。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9、覆前戒后覆:倾覆;戒:防备。指前面事情的失败可以为后面事情的借鉴。《旧唐书·王方庆传》:“览古人成败之所由,鉴既往存亡之异轨,覆前戒后,居安思危。”
10、覆盂之安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君子之居也,绥如安裘,晏如覆盂。”
11、翻手云覆手雨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语出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12、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1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孙卿子》:“孔子对鲁哀公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不危焉。’”
14、发奸摘覆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彼铺张于条教号令之末,矜诩于发奸摘覆之神,曷足语知道?”
15、覆去翻来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宋 赵长卿《减字木兰花》词:“终宵无寐。覆去翻来真个是。屈指归期。”
16、虽覆能复覆:翻倒;复:复原。虽然已经翻倒,但还能复原。后也指反复无常的手段。《鬼谷子 飞箝》:“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覆,不失其度。”
17、覆雨翻云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也比喻世事变幻莫测。明 何景明《长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长久,覆雨翻云亦随手。”
18、覆舟载舟覆:颠覆;载:承载。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19、蹈袭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轧辙。”
20、一日三覆同“一日三复”。《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绦之行也。”按,《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语》本此。
21、翻天覆地覆;翻过来。使天地换了位置。形容变化巨大;彻底。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时,一屋子人,拉这个,扯那个,正闹得翻天覆地。”
22、覆地翻天指发生极大的事。也比喻亡国。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哎哟,叫一声覆地翻天。”
23、云翻雨覆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24、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清 蒋士铨《空谷香 店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梁间存寡燕,树杪没慈乌。”
25、覆是为非覆:颠倒。把是颠倒为非,把非颠倒为是。汉·焦赣《易林·丰之鼎》:“谗言乱国,覆是为非,伯奇乖难,恭子忧哀。”
26、三翻四覆三、四:形容次数之多。翻、覆:反复。形容变化很多;反复无常。。明 张岱《石匮书后集 烈帝本纪》:“先帝焦于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27、覆巢毁卵覆:翻倒。巢:鸟窝。毁:破坏。卵:蛋。翻倒了鸟窝,打破了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了,各部分都不复存在。亦作“覆巢破卵”、“覆巢倾卵”、“覆巢无完卵”。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应同》:“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
28、覆鹿遗蕉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罗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遗蕉,亡猿灾木。”
29、覆蕉寻鹿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举,视若不二法门,覆蕉寻鹿之徒,尊为无上妙品。”
30、载舟覆舟载:承载;覆:颠覆;倾覆。民众如同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的作用。先秦 荀况《荀子 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31、并容遍覆并:兼;覆:遮盖掩蔽。广为包容覆庇。比喻德化宽广,庇护天下。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育齐民;以并容遍覆,扰服异类。”
32、覆车之鉴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晋 王隐《蜀记》:“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
33、反反覆覆反:翻转。形容一次又一次重复。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人治一家一国,尚且有照管不到处,况天下之大,所以反反覆覆说,不是大著个心去理会,如何照管得。”
34、生栋覆屋造房子用新伐的木头做屋梁,木头容易变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祸由自取。《管子·形势》:“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垂。”
35、以功覆过用功劳来弥补过错。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据传》:“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厉浊,足以沮功。”
36、前车已覆,后车当戒鉴: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载幽期》:“前车已覆,后车当戒,仁兄不可……堕其术中,迷而不悟。”
37、反覆无常指变化不定。《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操曰:‘袁谭小子,反覆无常,吾难准信。’”
38、鼎折餗覆见“鼎折覆餗”。参见“鼎折覆餗”。
39、玄黄翻覆玄黄:天地的颜色,指天地。天翻地覆。形容动乱之大。《周易·坤·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40、覆水不收覆:翻、倾倒。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
41、覆车之辙覆车:翻车;辙: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旧五代史·晋书·李专美传》:“若陛下不改覆车之辙,以赏无赖之军,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42、天覆地载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43、覆酱烧薪指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康有为《与菽园论诗》诗:“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
44、覆舟之戒推翻船的教训。比喻失败的教训。明·陈子龙《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45、禽困覆车禽兽被围捕急了,也会把人的车子撞翻。比喻人在走投无路时就会冒险。西汉 司马迁《史记 樗里子甘茂列传》:“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禽困覆车。’”
46、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载:承载;覆:倾覆。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事物有利有害。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则浮,违则没。”
47、覆盂之固覆:倒置;盂:圆口器皿;固:坚固。像倒置的盂一样安稳。比喻十分稳固,不可动摇。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既而革秦之暴,篡尧之绪,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风。”
48、覆宗绝嗣覆宗:倾毁祖庙。指倾覆宗庙,断绝后代。《隋书·李安传》:“不意叔父无状,为凶党之所蛊惑,覆宗绝嗣,其甘若荠。”
49、兼覆无遗兼:同时;兼覆:天覆盖万物,比喻恩泽广大;无遗:没有遗漏。指恩泽广大,无所遗漏。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
50、翻手作云覆手雨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51、覆车之轨轨: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汉·陈忠《清盗源疏》:“今公克平祸乱,安国定家,故复因前倾败之法,寻中间覆车之轨,却冀长存,非所敢闻。”
52、折足覆餗《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53、覆车之戒比喻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晋书 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陵上无礼,悖言自口。”
54、苍黄翻覆苍:青色;苍黄:青色和黄色;反覆:反复无常。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春秋 鲁 墨翟《墨子 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55、前覆后戒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汉 刘向《说苑 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56、三反四覆反复无常。清·蒋士铨《空谷香·杀舱》:“阿呀!这厮三反四覆,可恼,可恼。”
57、覆车继轨覆:翻,倾覆;轨:车辙。前面车翻了,后面的车依然照辙行驶。比喻继续按照错误判断行事。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58、覆鹿寻蕉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59、折鼎覆餗见“折足覆餗”。《南史·张弘策传》:“拓怯而无断,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餗,忮踵可待。”
60、覆盆难照覆盆:翻扣着盆子。翻扣着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比喻无处申诉的沉冤。亦作“覆盆之冤”。晋·葛洪《抱朴子·辨问》:“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