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一,二是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0回:“遂把那杨腾蛟怎样写亲供,刘二怎样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说了。”
例子:曹禺《原野》:“一是一,二是二,我问出口,你就得说,别犹豫。”
基础信息
拼音yī shì yī,èr shì èr
注音一 ㄕˋ 一,ㄦˋ ㄕˋ ㄦˋ
感情一是一,二是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人的性格。
谜语三个铜钱放两处
近义词老老实实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惊魂摄魄(意思解释)
 - 攒三聚五(意思解释)
 - 富面百城(意思解释)
 - 众怨之的(意思解释)
 - 孤恩负义(意思解释)
 - 生男育女(意思解释)
 - 抛戈卸甲(意思解释)
 - 人才出众(意思解释)
 - 听风听水(意思解释)
 - 灶上扫除(意思解释)
 - 缓带轻裘(意思解释)
 - 盛德遗范(意思解释)
 - 蛛丝尘网(意思解释)
 - 遗珥坠簪(意思解释)
 - 豪门贵宅(意思解释)
 - 遗芬剩馥(意思解释)
 - 渊停山立(意思解释)
 - 彗泛画涂(意思解释)
 - 补缀乾坤(意思解释)
 - 继绝扶倾(意思解释)
 - 无千无万(意思解释)
 - 急三火四(意思解释)
 - 金镳玉辔(意思解释)
 - 井臼躬操(意思解释)
 - 属人耳目(意思解释)
 - 宽洪大度(意思解释)
 - 横三顺四(意思解释)
 - 推干就湿(意思解释)
 
※ 一是一,二是二的意思解释、一是一,二是二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十手争指 | 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 溢美溢恶 | 溢:水满外流,引伸为过度。过分夸奖,过分指责。 | 
| 赍志以殁 | 见“赍志而殁”。 | 
| 秀才人情半张纸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谊。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 胸喘肤汗 | 汗:出汗。形容疲乏到极点。 | 
| 喜怒不形于色 |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 
|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 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 | 
| 玉树芝兰 | 玉树:用玉做的树;芝兰:香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 
| 日和风暖 | 见“日暖风和”。 | 
| 相辅而行 | 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 
| 施施而行 | 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 
| 风檐寸晷 | 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晷:日影;寸晷:寸阴,极短的时间。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 | 
| 旖旎风光 | 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 | 
| 禾黍之悲 | 禾:粟;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 | 
| 风行一时 | 风行: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 | 
| 百听不厌 | 形容乐曲或歌曲好听,使人听多少遍也不厌烦。 | 
| 无知妄说 | 妄说:胡说。缺乏知识,随意瞎说。 | 
| 无米之炊 | 炊:做饭。没有米就做不出饭来。比喻办事缺乏最必要的条件。 | 
| 追悔莫及 | 后悔也来不及了。 | 
| 异曲同工 | 异:不同的;曲:曲调;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作“同工异曲。” | 
| 痴鼠拖姜 | 痴:无知;拖:拉。比喻人不聪明,还自找麻烦。 | 
| 江淹梦笔 | 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尔后为诗遂无佳句。后因以“江淹梦笔”喻才思减退。 | 
| 天理昭然 | 天理:天道。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 抱宝怀珍 | 怀:藏有。比喻人具有美好的品德、才能。 | 
| 同心合德 | 同“同心同德”。 | 
| 道傍之筑 | 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 
| 讨流溯源 | 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 
| 八字没一撇 |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