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虎自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例子: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七节:“这正是无异引虎自卫。”
基础信息
拼音yǐn hǔ zì wèi
注音一ㄣˇ ㄏㄨˇ ㄗˋ ㄨㄟˋ
繁体引虎自衛
感情引虎自卫是贬义词。
用法作定语;指人的选择不当。
近义词引狼自卫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司马牛之叹(意思解释)
 - 宽豁大度(意思解释)
 - 巍然耸立(意思解释)
 - 判若云泥(意思解释)
 - 跨凤乘鸾(意思解释)
 - 背城借一(意思解释)
 - 割臂盟公(意思解释)
 - 桃李之馈(意思解释)
 - 比肩接踵(意思解释)
 - 小试锋芒(意思解释)
 - 男不与女斗(意思解释)
 - 轻生重义(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意思解释)
 - 耳根清净(意思解释)
 - 遂迷忘反(意思解释)
 - 蝇头蜗角(意思解释)
 - 切齿痛心(意思解释)
 - 四角俱全(意思解释)
 - 动心怵目(意思解释)
 - 面面圆到(意思解释)
 - 面红面绿(意思解释)
 - 柳户花门(意思解释)
 - 六出纷飞(意思解释)
 - 一时三刻(意思解释)
 - 悬断是非(意思解释)
 - 击毂摩肩(意思解释)
 - 风号雨泣(意思解释)
 - 青云得意(意思解释)
 
※ 引虎自卫的意思解释、引虎自卫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忠孝双全 | 忠:效忠,忠君;孝:孝敬。忠于君主与孝敬父母都做到了。 | 
| 杀一警百 | 见“杀一儆百”。 | 
| 熏莸同器 | 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 | 
| 风流雨散 | 散:分散。风吹过,雨飘散,踪迹全消。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飘零离散。 | 
| 江山可改,本性难移 |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改变人的本性比改变自然面貌还困难。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 | 
| 众犬吠声 | 比喻随声附和。 | 
| 装痴做疯 | 指故意装成疯疯癫癫以逃避或掩盖真相。 | 
| 择人任势 | 指选择适当的人才,利用有利的形势。 | 
| 锥出囊中 | 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终能显露头角。 | 
| 食荼卧棘 | 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 
| 临期失误 | 临:及,到。到了预先约定的时间却失约了。指不守诺言 | 
| 与民偕乐 | 君王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 避人眼目 | 见“避人耳目”。 | 
| 施号发令 | 发布号令。 | 
| 烟云过眼 |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 
| 楚歌四面 |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 
| 毛发之功 | 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 
| 盱衡厉色 | 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 
| 一依旧式 | 式:格式,制度。一切按原来的规格或制度进行。 | 
| 托物寓感 |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 
| 一坐一起 | 犹言一举一动。 | 
| 隐鳞戢翼 | 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比喻贤者隐居待时。 | 
| 事过景迁 | 同“事过境迁”。 | 
| 竿头一步 | 比喻更进一步。 | 
| 璇霄丹阙 | 指仙境。亦作“璇霄丹台”。 | 
| 无瑕白玉 |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 
| 重床迭屋 | 见“重床迭架”。 | 
| 陷身囹圄 | 指被关进监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