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引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引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引火烧身比喻自招灾祸;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也可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
2、引吭高唱吭:嗓子,喉咙。喉咙高声歌唱。王蕙玲《人间四月天》第二卷一:“一个叫花子又从后台我来一根连响棍,边敲边唱。志摩也引吭高唱一曲英国民歌。”
3、引重致远引:牵挽;致:达到。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4、引车卖浆拉大车的;做小买卖的。指平民百姓。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
5、引日成岁捱过一天像度过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周书·文帝纪上》:“众之思公,引日成岁,愿勿稽留,以慰众望也。”
6、引古证今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南齐书·高逸传》:“儒家之教,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锁相袭。”
7、超然自引谓超脱世事,自动引退。晋·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晋·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8、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9、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10、引类呼朋引:招来;类:同类;呼:叫。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宋 欧阳修《憎苍蝇赋》:“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
11、藏贼引盗藏:隐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强盗。形容与坏人狼狈为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其中夜静人稀,趁便藏贼引盗,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12、引喻失义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3、引绳切墨木工拉墨线裁直。用以比喻刚直不阿。清·钱谦益《刘公墓志铭》:“引绳切墨,不少假易。”
14、引领而望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15、引为口实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许德珩《回忆蔡元培先生》:“北洋军阀政府对他在教育事业上力图革新,极为不满,尤其对于北京大学男女同校一节,引为口实。”
16、牵物引类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晋·康法邃《<譬喻经>序》:“《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说之辞,敷演弘毅,训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证据。”
17、引吭悲歌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嗓子大声歌唱。冰心《樱花赞》:“墓地里尽是些阴郁的低头扫墓的人,间以喝多了酒引吭悲歌的醉客。”
18、高翔远引形容避世隐居。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19、翘足引领踮塌郐,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20、托物引类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宋 苏轼《答黄鲁直书》:“《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
21、负罪引慝谓引咎自责。《书·大禹谟》:“[舜]负罪引慝,祇载见瞽螋。”蔡沈集传:“负罪,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
22、引颈而望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73首:“枚喜跃不已,学闲鸥引颈而望。”
23、引而申之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引而申之,以究万原。”
24、引领翘首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武松演义》第15回:“都监大人张灯结彩,设宴款待英雄,正是引领翘首。”
25、攘袂引领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天下学士有志于圣人者,莫不攘袂引领,愿受指教,听教诲。”
26、旷日引月引:迁延。历时长久。同“旷日引久”。宋 朱熹《与黄枢密书》:“旷日引月,不闻进发之期。”
27、引狼自卫犹言引虎自卫。王树楠《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太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谏,且有引狼自卫之喻。”
28、繁征博引引用多方面的资料作为证明。
29、翘首引领仰起头,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内响应。”晋 封抽《上疏陶侃府请封慕容廆为燕王》:“廆虽限以山海,隔以羯寇,翘首引领,系心京师。”
30、引人入胜胜:引人进入佳境。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31、引绳排根指勾结起来排斥异己。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亦欲倚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
32、箕引裘随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语出《礼记 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33、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4、分朋引类分成派别,招引同类。清·昭槤《啸亭杂录·不喜朋党》:“鄂张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
35、引领企踵引领:伸长脖子;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南朝·梁·萧统《大吕十二月》:“分手未遥,翘心且积,引领企踵,朝夕不忘。”
36、引颈受戮引:伸长;拉长;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37、蔓引株连蔓:蔓生植物的根茎。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体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须蔓引株连了。”
38、引伸触类亦作“引申触类”。谓从某一事物的原则,延展推广到同类的事物。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39、牵经引礼援引经典。《北齐书·杜弼传》:“高祖骂之曰:‘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叱令出去。”
40、远引曲喻喻:譬喻。说话不敢直言,以远离当前的事例来作引证,绕弯子以其他事来打比方。《清史稿·太宗本纪》:“诸臣有艰苦之情,亦据实奏闻。苟不务直言,远引曲喻,剿袭纷然,何益于事?”
41、救经引足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荀况《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42、引针拾芥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语出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43、引风吹火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
44、旁推侧引从侧面启发引导。梁斌《红旗谱》:“我旁推侧引地转着问了半天,他只说些革命的道理,不说出他们的根柢在什么地方。”
45、引短推长谓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显人之长。《南史·刘峻传》:“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赍。”
46、引物连类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47、招蜂引蝶招致蜜蜂;吸引蝴蝶。比喻吸引别人的注意。叶文玲《独特的歌》:“没准是很爱卖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呢,嘿,招蜂引蝶之流,对不起,本人向来深恶痛绝。”
48、引商刻角见“引商刻羽”。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引商刻角,杂以流徵。”
49、引虎入室犹言引狼入室。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为虎添翼。”
50、牵引附会犹言牵强附会。凡人《开通学术议》:“程子以诸葛武侯有儒者气象,即牵引附会认为儒教,不斥其为刑名之学。”
51、引新吐故犹言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吐纳术。晋·陆机《列仙赋》:“引新吐故,云饮霞餐。”
52、引虎自卫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53、引绳批根亦作“引绳排根”。比喻合力排斥异己。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
54、引吭高声引吭:放开嗓子。放开喉咙,高声歌唱。亦作“引吭高歌”、“啭喉高歌”。倪匡《暗号之二》一:“这就是合该有事了,我由于酒兴高,所以一路“引吭高声”,唱的是“满江红”,从“怒发冲冠”开始,进屋之后,刚好唱到“壮志饥餐胡虏肉”。”
55、引过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汉 王充《论衡 感类篇》:“灾变恶征,何为至乎?引过自责,恐有罪。”
56、引船就岸移动船身靠岸。比喻自己顺势主动解决问题。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本想做个反跌文章,先说个不成功,好等他哥来还价,他用的是‘引船就岸’的计策。”
57、引线穿针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比喻从中联系、拉拢。汉 刘向《说苑 善说》:“缕困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明 周楫《西湖二集》卷一二:“万乞吴二娘怎生做个方便,到黄府亲见小姐询其下落,做个穿针引线之人。”
58、远引深潜引:离开。远远地离开,深深地潜沉。比喻逃离困境。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某昨得罪后,都下沸腾未已,其谤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传之,自念非远引深潜,则不能快仇者之意。”
59、引而伸之伸:展开。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60、发引千钧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比喻极危急。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