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泽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濡:沾湿;泽:唾液或汗水。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嘘枯养瘠,相濡以泽。”
基础信息
拼音xiāng rú yǐ zé
注音ㄒ一ㄤ ㄖㄨˊ 一ˇ ㄗㄜˊ
繁体相濡以澤
感情相濡以泽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互相帮助。
近义词相濡以沫、相濡相呴
英语mutual help and relief in time of poverty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光车骏马(意思解释)
- 祁寒暑雨(意思解释)
- 龙潭虎窟(意思解释)
- 急景凋年(意思解释)
- 装模做样(意思解释)
- 蹙金结绣(意思解释)
- 言简义丰(意思解释)
- 喘息之机(意思解释)
- 石室金鐀(意思解释)
- 曲尽其态(意思解释)
- 便宜无好货(意思解释)
- 门无杂客(意思解释)
- 得未尝有(意思解释)
- 文武兼备(意思解释)
- 尺泽之鲵(意思解释)
- 守瓶缄口(意思解释)
- 河清云庆(意思解释)
- 搀行夺市(意思解释)
- 精金良玉(意思解释)
- 含屈而死(意思解释)
- 弃伪从真(意思解释)
- 巢焚原燎(意思解释)
- 昼吟宵哭(意思解释)
- 潜窃阳剽(意思解释)
- 异政殊俗(意思解释)
- 笃论高言(意思解释)
- 秦楼谢馆(意思解释)
- 文彩四溢(意思解释)
※ 相濡以泽的意思解释、相濡以泽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茵席之臣 | 茵席:铺垫的东西,褥垫、草席。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 |
| 发号出令 | 发:发布;号:号令;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
| 弥山遍野 | 弥:满;遍:遍及。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
| 三脚两步 |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
| 悬河注水 | 见“悬河泻水”。 |
| 收兵回营 | 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召集正在作战或值勤的士兵返回军营。指停止某项工作或活动,把人员召集回来。 |
| 大事铺张 | 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
| 辞不意逮 | 辞:言词;逮:及,到。指言词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 |
| 噤口捲舌 | 指缄默不言。 |
| 遗寝载怀 | 谓心有所念而寝不安席。 |
| 卓然不群 | 指超出常人。 |
| 情恕理遣 | 恕:原谅;遣:排遣。以情相恕,以理排遣。指待人接物宽厚和平,遇事不加计较。 |
| 器二不匮 | 比喻东西有储备,就不怕短缺。 |
| 旧雨新知 | 旧相识和新朋友。 |
| 食不重味 | 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
| 白璧三献 |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
| 惜香怜玉 | 惜:爱惜;怜:怜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对美女的温存与怜爱。 |
| 铜驼草莽 | 同“铜驼荆棘”。 |
| 众议成林 | 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 |
| 醉舞狂歌 | 形容沉迷于声色歌舞之中。 |
| 殷天蔽日 | 染红了天,遮住了太阳。形容仪从之盛。 |
| 现钟不打 | 比喻有现成的东西却不加利用。 |
| 小道大成 | 小道:儒家称礼乐外的学说或技艺。虽是小技艺,却能取得大成就。 |
| 巾国英雄 | 巾国:即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亦作“巾帼英雄”。 |
| 不可言状 | 状:形容。没法用言辞来形容。 |
| 胫大于股 | 犹言本小末大。旧时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
| 山阴夜雪 | 犹言山阴乘兴。 |
| 拄笏西山 | 见“拄笏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