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中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出处: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基础信息
拼音wèn dǐng zhōng yuán
注音ㄨㄣˋ ㄉ一ㄥˇ ㄓㄨㄥ ㄩㄢˊ
繁体問鼎中原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恨海难填(意思解释)
- 衣食饭碗(意思解释)
- 戎马生郊(意思解释)
- 总角之好(意思解释)
- 如花似月(意思解释)
- 溯端竟委(意思解释)
- 拊膺顿足(意思解释)
- 见骥一毛(意思解释)
- 逾假不归(意思解释)
- 生龙活现(意思解释)
- 沿才授职(意思解释)
- 众目共视(意思解释)
- 赏劳罚罪(意思解释)
- 函盖干坤(意思解释)
- 洞见底蕴(意思解释)
- 缺吃短穿(意思解释)
- 掷杖成龙(意思解释)
- 如诉如泣(意思解释)
- 赃官污吏(意思解释)
- 积思广益(意思解释)
- 比下有余(意思解释)
- 草腹菜肠(意思解释)
- 决痈溃疽(意思解释)
- 厉世摩钝(意思解释)
- 门庭赫奕(意思解释)
- 敲膏吸髓(意思解释)
- 迈四方步(意思解释)
- 蠖屈螭盘(意思解释)
※ 问鼎中原的意思解释、问鼎中原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知大体 | 知:知道;大体:重要的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从全局出发。 |
舍生取谊 | 舍生:舍弃生命;取:求取。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寒山片石 | 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
兴文匽武 | 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
喜怒无处 | 处:定,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情绪变化无定。 |
朝施暮戮 | 施:施行;戮:杀戮。早上发令晚上杀戮。形容实行高压手段。 |
礼贤远佞 | 礼:表示敬意;远:疏远;佞: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敬重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献媚的人。 |
浮一大瓟 |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瓟:同“匏”,匏瓜。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
出类超群 | 出:超过;类:同类。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舍短用长 | 舍:放弃;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指舍弃其缺点,采用其长处。 |
金鼓喧阗 | 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
乘人之厄 | 乘:趁;厄:苦难。趁人家危难的时候加以要挟或陷害。 |
跅驰之士 | 跅驰:放荡。指行为放荡不受约束的人。 |
另谋高就 | 指另找一份职业,意即辞去原职。 |
不足为虑 | 足:值得;虑:忧。不值得忧虑担心。 |
随意一瞥 | 匆匆地一瞥;不完全注意。 |
衣不解结 | 指不脱外衣。形容辛勤侍奉,致使不能脱衣安睡。 |
应天受命 | 顺应天意,承受天命。 |
应运而起 | 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乐祸不悛 | 乐:爱好;悛:悔改。好为祸患并坚持不改变。 |
威福自己 | 威福:指赏罚。任赏任罚,自己一人说了算。比喻大权在握,独断专行。 |
奇山异水 | 异:新异。指奇异瑰丽的山水。 |
东挪西辏 | 挪:挪借;辏:通“凑”,聚合。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
深山大泽 | 泽:湖泊。深邃的山野和广阔的湖泽。引申为穷乡僻壤。比喻诗文境界深远恢弘。 |
觳觫伏罪 | 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
兼收并容 | 收:收罗;容:容纳。把不同性质的东西收罗,保存起来。 |
庙堂之量 | 庙堂:帝王之宗庙,比喻宏大。形容人的气量大,遇事沉着冷静。 |
兴亡成败 | 兴盛、衰亡、成功、失败。泛指世事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