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彝夏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出处: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例子:其为害也,惊心振耳,污商彝夏鼎之光。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基础信息
拼音shāng yí xià dǐng
注音ㄕㄤ 一ˊ ㄒ一ㄚˋ ㄉ一ㄥˇ
繁体商彜夏鼎
感情商彝夏鼎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物。
近义词夏鼎商彝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倾盖之交(意思解释)
 - 宠辱无惊(意思解释)
 - 策马飞舆(意思解释)
 - 翥凤翔鸾(意思解释)
 - 笔诛墨伐(意思解释)
 - 日朘月削(意思解释)
 - 头角崭然(意思解释)
 - 风吹日炙(意思解释)
 - 深惟重虑(意思解释)
 - 各得其宜(意思解释)
 - 各门另户(意思解释)
 - 百依百随(意思解释)
 - 狐疑不断(意思解释)
 - 瘠人肥己(意思解释)
 - 朝荣夕悴(意思解释)
 - 碧瓦朱檐(意思解释)
 - 当机立决(意思解释)
 - 都头异姓(意思解释)
 - 瞠目挢舌(意思解释)
 - 心劳日拙(意思解释)
 - 韬神晦迹(意思解释)
 - 一言为重,百金为轻(意思解释)
 - 眉飞色悦(意思解释)
 - 剸繁决剧(意思解释)
 - 白首为郎(意思解释)
 - 高自期许(意思解释)
 - 装腔做势(意思解释)
 - 终其天年(意思解释)
 
※ 商彝夏鼎的意思解释、商彝夏鼎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语简意赅 | 语言简练,意思完备。 | 
| 衣不完采 |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 
| 薰莸同器 | 香草和臭草收藏在同一个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薰:香草;莸:臭草。 | 
| 举措必当 | 举措:举动,措置;当:适合,合宜。指行动措施完全得当。 | 
| 缧绁之忧 |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被囚禁的忧虑。指有坐牢的危险。 | 
| 假人辞色 |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 
| 何所不有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 
| 相亲相近 | 近:亲近。形容彼此亲爱和好。 | 
| 清辞妙句 | 妙:美好。清新美妙的词句。 | 
| 迟日旷久 | 犹言旷日持久。 | 
| 束在高阁 | 同“束之高阁”。 | 
| 门阶户席 | 门里门外的地方。形容到处,随处。 | 
| 一吠百声 | 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 纚风沐雨 | 纚:古代束发的布帛。风吹头,雨洗发。形容四处奔波,十分辛苦。 | 
| 众寡难敌 | 寡:少。少数敌不过多数。 | 
| 局天蹐地 | 局: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 | 
| 白鱼登舟 | 为殷亡周兴之兆。同“白鱼入舟”。 | 
| 曹社之谋 | 《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社:曹之国社。后进以“曹社之谋”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北周·庚信《哀江南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 
| 鸣凤朝阳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 
| 情在骏奔 | 一心急着去奔丧。 | 
| 百家诸子 | 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 银山铁壁 |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 
| 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 魂:灵魂;魄: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形容惊恐到了极点或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 
| 泛宅浮家 | 谓以船为家。 | 
| 贞夫烈妇 | 贞:坚贞。封建社会对保持操守贞节而宁死不屈的男子和妇女的美称。 | 
| 龙盘虎拏 | 虬曲苍劲貌。 | 
| 就汤下面 | 比喻趁机行事。 | 
| 较长絜短 | 见“较短絜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