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应外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出处:《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祁山战邓艾》:“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蜀军溃散。”
例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我等不若密通无知,内应外合,事可必济。”
基础信息
拼音nèi yīng wài hé
注音ㄋㄟˋ 一ㄥ ㄨㄞˋ ㄏㄜˊ
繁体内應外合
感情内应外合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相互配合。
近义词里应外合
反义词孤立无援
英语act the part of a Trojan Horse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破釜焚舟(意思解释)
- 乘龙配凤(意思解释)
- 弃旧迎新(意思解释)
- 宁玉碎,毋瓦全(意思解释)
- 刿心刳腹(意思解释)
- 进善黜恶(意思解释)
- 兼而有之(意思解释)
- 日累月积(意思解释)
- 马浡牛溲(意思解释)
- 言听事行(意思解释)
- 直捷了当(意思解释)
- 娱妻弄子(意思解释)
- 首尾贯通(意思解释)
- 狼奔兔脱(意思解释)
- 形夸骨佳(意思解释)
- 金石良言(意思解释)
- 代代相传(意思解释)
- 否往泰来(意思解释)
- 甘旨肥浓(意思解释)
- 以狸至鼠(意思解释)
- 九宗七祖(意思解释)
- 改换门楣(意思解释)
- 若有所失(意思解释)
- 捶胸跌脚(意思解释)
- 信誉卓著(意思解释)
- 家亡国破(意思解释)
- 见善若惊(意思解释)
- 迎风待月(意思解释)
※ 内应外合的意思解释、内应外合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凛若冰霜 |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
四姻九戚 | 比喻亲戚极多。 |
南征北讨 | 见“南征北伐”。 |
攞袖揎拳 | 挽起袖子,露出拳头,准备动武。 |
狐藉虎威 |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
上行下效 |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
羊毛出在羊身上 | 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
结舌杜口 |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
拉不下脸 | 指碍于情面,不能拒绝或不便开口。 |
惘然若失 | 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 |
不露神色 | 神色:态度,神情。内心活动不在脸色上流露,以防别人觉察 |
尖嘴薄舌 | 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
油干灯草尽 |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
刀山剑树 |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家散人亡 | 同“家破人亡”。 |
狗眼看人 | 比喻眼光势力。 |
以力服人 | 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 |
蚁附蜂屯 | 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
投之豺虎 | 投:扔。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 |
怀才抱器 | 见“怀材抱器”。 |
入境问俗 |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 |
东门逐兔 | 见“东门黄犬”。 |
目动言肆 | 谓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
铢寸累积 | 见“铢积寸累”。 |
牵三扯四 | 牵:牵连;扯:拉。牵扯其他的事情。 |
独木不林 |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
内外勾结 | 内部与外部暗中相互配合来达到某种目的。 |
文恬武嬉 | 文官武将都耽于安乐;不以国事为务。文:文官;武:武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