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合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珠联璧合 | 珍珠联成串;美玉合成双。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 | 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 
| 2、延津剑合 | 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剑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方知两剑分而复合,以此变化而去也。至今人说因缘凑巧,多用‘延津剑合’故事。” | 
| 3、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 浮图: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 | 《新五代史·李菘传》:“为浮屠者,必合其尖。” | 
| 4、天缘凑合 |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这婚姻是天缘凑合。” | 
| 5、六合之内 |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 |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 | 
| 6、大开大合 | 形容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 | 清·赵翼《忧旱》:“今年天作奇文章,大开大合为弛张。” | 
| 7、前俯后合 | ||
| 8、前仰后合 | 形容身体大幅度地前后晃动。多指大笑、酒醉、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 
| 9、曲意迎合 | 同“曲意逢迎”。 |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又有一等巧于钻营,专工窥探上司之性情嗜好,曲意迎合。” | 
| 10、合浦还珠 | 见“合浦珠还”。 |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 
| 11、连珠合璧 |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 北周·庚信《郊庙歌辞·昭复》:“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勾陈开。” | 
| 12、风云会合 | 风云:指难得的好机会;会合: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 | 宋·陈亮《与陈君举》:“一旦风云会合……便可以坐福一世苍生。” | 
| 13、金钗钿合 | 金钗:妇女的首饰;钿合:装珠宝的盒子。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指华美的首饰。 | 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 
| 14、落落寡合 | 落落:孤独的样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单单;很难合群。 | 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母亲石氏,随父在任,因铁公子为人落落寡合。见事又敢作敢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 
| 15、攒零合整 | 攒:聚,凑集。把零碎的拼凑成整数。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庄院里攒零合整,收拾的这几两银子粜米。” | 
| 16、貌合心离 |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 汉 黄石公《素书 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 
| 17、延津之合 | 见“延津剑合”。 | 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延津之合’矣。” | 
| 18、志同气合 |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 | 
| 19、后合前仰 | 合:弯身俯地;仰:仰面朝天。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 |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 
| 20、日月合壁 |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 
| 21、和合双全 | 和:和谐。祝贺新婚夫妇终生和谐,白头偕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幅金镯子褪下来,给他带上,圈口大小,恰如合式,说:‘和合双全的罢!’” | 
| 22、离合悲欢 |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 明 陆采《明珠记 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 
| 23、阿谀苟合 | 阿:迎合,曲从;阿谀:曲意逢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封禅书》:“怪遇阿谀苟合之徒,……不可胜数也。” | 
| 24、悲欢离合 | 悲:悲哀;欢:欢乐;离:离散;合:团聚。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 | 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 
| 2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 《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 26、肤寸而合 | 谓(云气)逐渐集合。 | 《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维泰山尔。” | 
| 27、志同道合 |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 
| 28、闭合自责 |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 《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合自责,终不大言。” | 
| 29、表里相合 | 表里:内外;合:协同。里外相互协同。 | 西周·吕尚《阴符》:“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战于雨水之间,乘敌过邑,是谓表里相合。” | 
| 30、雾集云合 | 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 《晋书·舆服志序》:“张曜日之灵旄,骈罗列布,雾集云合者也。” | 
| 31、合不拢嘴 | 指人高兴得关不住嘴。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亲又会怎样高兴得合不拢嘴巴……” | 
| 32、朝升暮合 | 零碎卖米。形容生活困难。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8卷:“若有得一两二两赢余,便也留着些做个根本,而今只好绷绷拽拽,朝升暮合过去,那得赢余。” | 
| 33、中外合璧 | 中西合璧。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 
| 34、公平合理 |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 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 
| 35、牵合傅会 | 见“牵合附会”。 | 明·王廷相《雅述》下篇:“《吕氏月令》乃牵合傅会之书,柳子厚论之详矣。” | 
| 36、罪合万死 |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罪恶极大。 | 《魏书·房法寿传》:“臣既小人,备荷驱使,缘百口在南,致拒皇略,罪合万死。” | 
| 37、偷合苟容 | 偷:苟且。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 | 先秦 荀况《荀子 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敬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 
| 38、毁方瓦合 |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 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 
| 39、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沈从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说不定还留在县里,经营一种不必要本钱的职业,分工合作,都不闲散。” | 
| 40、苟合取容 |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 
| 41、合二为一 |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 清 袁枚《新齐谐 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 
| 42、断钗重合 | 钗:女性首饰。被折断的钗又重新合在一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归于好,也指重新团聚。 | 元·施惠《幽闺记·洛珠双合》:“几年间破镜重圆,今日里断钗重合。” | 
| 43、道同志合 | 犹言道合志同。 | 宋·司马光《又谢庞参政启》:“尝托僚寀,获友高明,道同志合,出处如一。” | 
| 44、收合余烬 | 收:收拾,收取;余烬:烧剩的灰烬。比喻残留的人或物。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是之幸。” | 
| 45、流离遇合 | 流离:流转,离散;遇合:指遇到赏识自己的人。流离失所又再团聚。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流离遇合,破家失国。” | 
| 46、计合谋从 | 谓计谋合乎君上之意而被采纳。 | 汉·蔡邕《释诲》:“计合谋从,己之图也;勋绩不立,予之辜也。” | 
| 47、行合趋同 | 行为志趣相同。 | 《淮南子·说山训》:“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 
| 48、乌合之卒 | 乌合:像乌鸦一样仓猝聚集一处。比喻仓猝聚集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 《梁书·羊侃传》:“今驱乌合之卒,至王城之下,虏马饮淮,矢集帝室,岂有人臣而至于此?” | 
| 49、合眼摸象 |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 
| 50、持权合变 | 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 | 清·梅曾亮《答朱丹木书》:“阁下前任剧邑,治悍民,不尚黄老;今官督粮道,乃尚黄老,此持权合变才也。” | 
| 51、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 52、一拍即合 | 合:合调;符合曲调。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 
| 53、牵合附会 | 犹言牵强附会。 | 宋·李纲《灾异论》:“某异见,则某事为之符,其说牵合附会,迂阔而难信。” | 
| 54、开合自如 | 合:按照;适合;自如:不受阻碍;不受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打开或关闭。 | 法 法布尔《蝉》:“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 | 
| 55、同心合意 | 同“同心一意”。 |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 
| 56、镜圆璧合 | 比喻圆满。 | 清·陈瑞生《再生缘》第72回:“乞万岁开一线之恩,赐归皇甫,俾使患难婚姻遂得镜圆璧合。” | 
| 57、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 
| 58、出门合辙 | 按同一规格,闭门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景德传灯录·匡悟禅师》:“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活计一物无。’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坐地进长安。’”明何景明《述归赋》:“至其矩法则闭户造车,出门合辙,不烦登途比试矣。”因以比喻才学适合社会需 | 《景德传灯录·匡悟禅师》:“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活计一物无。’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坐地进长安。’” | 
| 59、楚歌四合 |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 唐·李白《拟恨赋》:“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 | 
| 60、应节合拍 | 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