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逆而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逆:迎。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例子: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3章:“五日,学生五千余人身背包袱出发,沿途市民泪眼模糊地目逆而送……”
基础信息
拼音mù nì ér sòng
注音ㄇㄨˋ ㄋ一ˋ ㄦˊ ㄙㄨㄥˋ
感情目逆而送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行注目礼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达大体(意思解释)
- 横发逆起(意思解释)
- 甘心为伍(意思解释)
- 愀然无乐(意思解释)
- 怫然而怒(意思解释)
- 乘桴浮海(意思解释)
- 泰然居之(意思解释)
- 退避贤路(意思解释)
- 钦贤好士(意思解释)
- 百尺无枝(意思解释)
- 超古冠今(意思解释)
- 不肯一世(意思解释)
- 精神涣散(意思解释)
- 沿门讬钵(意思解释)
- 水波不兴(意思解释)
- 魂消魄散(意思解释)
- 嘿然不语(意思解释)
- 缀文之士(意思解释)
- 尊古蔑今(意思解释)
- 炫玉求售(意思解释)
- 隽言妙语(意思解释)
- 阒无一人(意思解释)
- 乘疑可间(意思解释)
- 达观知命(意思解释)
- 黄金失色(意思解释)
- 罪人不孥(意思解释)
- 终食之间(意思解释)
- 神不主体(意思解释)
※ 目逆而送的意思解释、目逆而送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勉勉强强 | 刚好能凑合着 |
| 分化瓦解 | 瓦解:制瓦时先用陶土制成圆筒形;再分部为四片;即成瓦。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 |
| 粉饰场面 | 粉饰:打扮,装饰。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美观 |
| 拽耙扶犁 | 从事农业活动,以种田为业。 |
| 树欲静而风不宁 |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
| 青过于蓝 |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
| 同窗契友 | 同窗:同学;契:意气相合。老同学,好朋友。 |
| 整军经武 | 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
| 才短气粗 | 才:才识;短:短浅;气:气质。缺少才干,气质粗鲁 |
| 块然独处 | 块然:孤独的样子。孤单一个人待着。形容独居无聊。 |
| 成妖作怪 | 怪:妖怪。变成精灵妖怪危害人间。 |
| 身无完肤 | 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
| 嫂溺叔援 | 语出《孟子 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嫂溺叔援”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
| 公私两便 | 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
| 丰屋之戒 | 《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后以“丰屋之戒”、“丰屋之祸”、“丰屋之过”谓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 |
| 蠕蠕而动 | 像虫子似的前后蠕动身体,形容准备慢慢移动的样子。 |
| 朝华夕秀 | 比喻有新意的文章。 |
| 片纸只字 |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也指简短的书信。 |
| 儿行千里母担忧 | 儿女出门在外,母亲总是不放心。形容母爱真挚。 |
| 日旰不食 | 同“日旰忘食”。 |
| 赫赫之光 | 赫赫:显著貌。原指太阳的光明亮清晰。后比喻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势。 |
| 走火入魔 | 走火:过头。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
| 轩轩甚得 | 轩轩:洋洋自得的样子。形容非常得意。 |
| 肝胆胡越 | 犹言肝胆楚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喻远隔。肝胆,喻近。 |
| 玉箫金管 | 见“玉箫金管”。 |
| 二缶锺惑 | 用两种容量不同的器具来量粮食,怎幺也量不清。比喻标准不一,是非不明。缶、锺:指量器。 |
| 进退可度 | 见“进退有度”。 |
| 鉥心刿肾 | 同“鉥心刿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