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逆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逆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诛凶殄逆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请天下。”
2、逆臣贼子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晋书 王导传》:“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 唐 陈子昂《请措刑科》:逆臣贼子,顿伏严诛。”
3、逆流而上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4、逆天背理逆:违背。违背天道常理。元·无名氏《陈仓路》头折:“则他那逆天背理可钐杀,我则待要剿除乱掠扶家国。”
5、顺我者吉,逆我者衰顺:顺从;吉:吉利;逆:违逆;衰:衰败。顺从我的就会吉利,违背我的就会衰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20卷:“承玄步虚,上蹑玉机,衣斗履斗,流铃焕威,顺我者吉,逆我者衰,我行天真,万里廓开。”
6、穷凶极逆逆:违背。做事凶残不合礼法。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
7、弃逆归顺谓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自然相率弃逆归顺。”
8、批逆龙鳞同“批逆鳞”。宋·陈亮《谢张侍御启》:“优念亮脱身虎口,久矣讳穷;批逆龙鳞,期于合理,庶几一割之有用,安能百炼而愈刚!”
9、十恶五逆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10、逆天暴物违反天意,残害万物。《文子·精诚》:“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乘,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11、逆风恶浪比喻险恶的形势。《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即使尹老师满腹牢骚及烦躁,也还是听到铃声,奔赴教室,顶着‘四人帮’掀起的逆风恶浪,为学生们上课。”
12、逆天违理指违背天道常理。亦作“逆理违天”。汉·荀悦《汉纪·孝武帝纪》:“诚逆天违理而不见时也。”
13、大逆无道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14、逆天大罪逆:违背。形容极大的罪恶。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15、逆子贼臣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敦煌变文 降魔变文》:“唯有逆臣贼子,欲谋王之国政,怀邪抱佞,不谨风谣。”
16、逆阪走丸见“逆坂走丸”。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传》:“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槕,岂云易哉!”
17、逆施倒行见“逆行倒施”。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逆施倒行,以迄于今。”
18、逆行倒施犹言倒行逆施。南朝·宋·无名氏《移答魏安南平南府》:“强者为雄,斯则弃德任力,逆行倒施,有一于此。”
19、顺道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同“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晋·司马彪《战略》:“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20、罪逆深重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同“罪孽深重”。宋 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21、顺天者逸,逆天者劳顺:顺从;逸:安逸;逆:违背。顺从天理的能够得到安逸,违背天理的就会遭受劳苦。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22、大逆不道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23、逆水行舟逆着水流行船。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24、顺德者吉,逆天者凶顺:依顺;吉:吉利;逆:违逆;凶:不幸。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违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灾祸。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25、谋逆不轨谋:图谋;逆:违背;不轨:不合法。图谋进行违法叛逆活动。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窃据太原,称孤道寡,偷生一隅,亦已足矣,奈何谋逆不轨。”
26、逆天犯顺背逆天意正道。《周书·齐炀王宪传》:“直若逆天犯顺,此则自取灭亡。”
27、相视莫逆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28、志枭逆虏袅:悬头示众,引申为消灭;逆虏:敌人。指立志消灭敌人。《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29、逆耳良言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史记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30、倒行逆施倒、逆:反常;行、施:做事。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31、顺之者成,逆之者败顺:依顺;成:成功;逆:违背。顺从他的就能成功,违背他的定要失败。宋·朱熹《寄陈同甫书》:“然区区鄙意,常窃以为亘古亘今只是一体,顺之者成,逆之者败,因非古之圣贤所能独然。”
32、重逆无道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汉书·吴王刘濞传》:“而卬(楚王刘卬)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
33、忠言逆耳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4、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违背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独裁统治。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35、逆理违天逆:违反;悖:违背。违背天道常理。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宝剑记·避难遇义》:“我存仁义,肯从他逆理违天。”
36、逆子贰臣贰臣: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忤逆不孝的儿子,不忠的大臣。瞿秋白《鲁迅的精神》:“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战士。”
3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38、逆耳忠言逆耳:不顺耳。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
39、莫逆于心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40、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史记 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41、莫逆之友莫:没有;逆:抵触。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周书·张轨传》:“与乐安孙树仁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
42、批逆鳞批:触;逆鳞:传说龙喉下的鳞是逆向的,触摸容易触怒。比喻臣下敢于直谏触犯君主或弱国触犯强国。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逆鳞哉!”
43、贼臣逆子见“贼臣乱子”。《敦煌变文·降魔变文》:“贼臣逆子设阴谋,虑恐国破人消灭。”
44、逆天行事逆:违背。违背天意做事。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逆天行事的无徒子,怎与皇家做柱石。”
45、莫逆交莫:没有;逆:抵触;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两人相识,粲然一笑,遂订为莫逆交云。”
46、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7、逆风撑船逆风:顶风。比喻身处逆境。宋·陆游《与何蜀州启》:“老骥伏枥,虽未歇于壮心;逆风撑船,终不离于旧处。”
48、横行逆施谓做事违反常道,行为不轨。述之《怎样才能解决江浙目前的危急问题》:“我们知道北伐军为了援救江浙的民众起见,为了铲除帝国主义的工具起见,绝对不能容忍这班强盗军阀在江浙横行逆施。”
49、逆来顺受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50、逆耳之言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51、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52、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语出《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53、横发逆起横:不测,意外。指出乎所料,突然兴起。宋·岳珂《桯史·丹棱巽岩》:“吉凶祸福,横发逆起,有不可知,将合于道,其惟权乎。”
54、顺德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山无名,事故不成’。”
55、违天逆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违天逆理,酷害良臣,自以专戮罪重,不恭诏命,阻兵水洛,强梁秦陇。”
56、江海不逆小流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57、逆天而行逆:违背。违背天意做事。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2回:“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
58、苦口逆耳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59、逆耳利行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旧唐书·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60、逆取顺守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