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讽今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出处: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例子:(1)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2)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基础信息
拼音jiè gǔ fěng jīn
注音ㄐ一ㄝˋ ㄍㄨˇ ㄈㄥˇ ㄐ一ㄣ
繁体借古諷今
正音“讽”,不能读作“fēng”。
感情借古讽今是中性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对现实不满。
辨形“讽”,不能写作“风”。
近义词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指鸡骂狗
英语use the past to disparage the present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束手就毙(意思解释)
- 遗魂亡魄(意思解释)
- 渭阳之思(意思解释)
- 诚心敬意(意思解释)
- 守正不桡(意思解释)
- 置诸度外(意思解释)
- 辇毂之下(意思解释)
- 抱头大哭(意思解释)
- 步态蹒跚(意思解释)
- 死乞百赖(意思解释)
- 招门纳婿(意思解释)
- 何至于此(意思解释)
- 舍近务远(意思解释)
- 三好两歹(意思解释)
- 顺水顺风(意思解释)
- 坐客无毡(意思解释)
- 上了贼船(意思解释)
- 文采风流(意思解释)
- 掩耳而走(意思解释)
- 澡垢索疵(意思解释)
- 车尘马足(意思解释)
- 睹物怀人(意思解释)
- 豪横跋扈(意思解释)
- 死求百赖(意思解释)
- 审己度人(意思解释)
- 陈蔡之厄(意思解释)
- 镕今铸古(意思解释)
- 粗有眉目(意思解释)
※ 借古讽今的意思解释、借古讽今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进贤黜恶 | 犹言进贤黜佞。 |
莺巢燕垒 | 比喻妓院。 |
蠹政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收刀检卦 | 谓停止胡作非为。 |
收残缀轶 | 收集残缺,缀补漏失。 |
畅叫扬疾 | 指大吵大闹。“暢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 |
瞎子断匾 | 瞎子批判匾额上的字。指各说各的,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
拖家带口 | 带着一家大小,指受家属拖累。 |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 寒食:清明节;元宵:元宵节。早晚都像过节一样。形容生活奢华,整天寻欢作乐。 |
东讨西征 | 同“东征西讨”。 |
轻财重士 | 谓轻视钱财,重视士人。 |
赞不容口 | 赞:称赞。赞美的话嘴里已容纳不下。 |
互相推托 | 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
一行作吏 | 一经做了官。 |
情根爱胎 | 情生根爱结胎。形容爱情根深蒂固。 |
顺水放船 | 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采取相应的行动。 |
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分劳赴功 | 分担劳苦,尽职建功。 |
生张熟魏 | 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
出文入武 | 谓文武兼备。 |
行思坐想 | 谓不停地思考。 |
邈处欿视 | 谓处世淡泊,视事谦逊。 |
杞天之虑 | 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 |
漫地漫天 | 漫:满。充满天地之间。形容数量极多,到处皆是。亦作“漫天漫地”。 |
各有利弊 | 各:各自;弊:害处。指事物的作用有好处也有坏处。 |
破壳而出 | 带壳的动植物冲破其外壳而生长。形容新生事物十分顽强。 |
行比伯夷 | 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
彰明较着 |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