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三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例子:汉家王气已将尽,鼎足三分各自雄。(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zú sān fēn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ㄙㄢ ㄈㄣ
感情鼎足三分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三方分立。
近义词三足鼎立、鼎足而三
英语a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芝艾并焚(意思解释)
- 谨谨慎慎(意思解释)
- 鸿蒙初辟(意思解释)
- 乌集之交(意思解释)
- 破觚为圆(意思解释)
- 错过时机(意思解释)
- 三尺童子(意思解释)
- 老身长子(意思解释)
- 随高就低(意思解释)
- 反侧自安(意思解释)
- 高车驷马(意思解释)
- 载戢干戈(意思解释)
- 公忠体国(意思解释)
- 邺架之藏(意思解释)
- 专款专用(意思解释)
- 皂丝麻线(意思解释)
- 力有未逮(意思解释)
- 请先入瓮(意思解释)
- 遭际时会(意思解释)
- 没法没天(意思解释)
- 殊涂一致(意思解释)
- 无千待万(意思解释)
- 急张拘诸(意思解释)
- 不上不落(意思解释)
- 市井之臣(意思解释)
- 误国害民(意思解释)
- 五陵豪气(意思解释)
- 打破陈规(意思解释)
※ 鼎足三分的意思解释、鼎足三分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日行千里 |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
| 燕雀处屋 | 见“燕雀处堂”。 |
| 掠是搬非 | 搬弄是非。 |
| 打小算盘 | 在小处精打细算,斤斤计较。 |
| 糠豆不赡 | 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
| 独擅胜场 | 独:独自;擅:据有;胜场:取胜的场地。比喻技艺高超。 |
|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
| 袂云汗雨 | 形容行人之多。 |
| 负气仗义 |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
| 辉光日新 | 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
| 沉吟不语 | 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
| 胸中丘壑 | 丘:山丘;壑:山沟。指作画前心中已有山水胜迹的轮廓。比喻心中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置早有定见 |
| 蓬门荜户 | 用树枝、草等做成的房子。形容穷苦人家所住的简陋的房屋。 |
| 摽梅之年 |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
| 雕虎焦原 |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
| 一家一火 | 谓所有家当什物。 |
| 蕤宾铁响 | 以之赞扬弹奏技艺的精妙超绝。 |
| 华而不实 | 华;同“花”;开花;实:结果实。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里空虚;有名无实。 |
| 冲州撞府 | 冲:向前直闯。州、府:旧时县以上行政区划名,泛指大城市、大地方。 |
|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 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
| 望其项背 | 见“望其肩项”。 |
| 区区之众 | 区区:形容少。很少的几个人。 |
|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
| 螽斯衍庆 | 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 |
| 滑天下之大稽 | 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
| 空心汤团 |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
| 韬形灭影 |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
| 时无再来 | 时机错过,不会再来。激励人要抓紧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