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之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例子: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基础信息
拼音dào zhí zhī wù
注音ㄉㄠˋ ㄓˊ ㄓ ㄨˋ
繁体盗蹠之物
感情盗跖之物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赃物。
谜语赃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国中之国(意思解释)
- 芒刺在背(意思解释)
- 不登大雅之堂(意思解释)
- 早出晚归(意思解释)
- 儿女情多(意思解释)
- 以文乱法(意思解释)
- 一寸丹心(意思解释)
- 易放难收(意思解释)
- 勤俭节约(意思解释)
- 一丝不苟(意思解释)
- 天旋地转(意思解释)
- 寸进尺退(意思解释)
- 手舞足蹈(意思解释)
- 倒栽葱(意思解释)
- 逴俗绝物(意思解释)
- 十万火急(意思解释)
- 歌莺舞燕(意思解释)
- 奔走相告(意思解释)
- 正本溯源(意思解释)
- 脆而不坚(意思解释)
- 怪诞不经(意思解释)
- 杀人不眨眼(意思解释)
- 李代桃僵(意思解释)
- 缝衣浅带(意思解释)
- 一本正经(意思解释)
- 身无分文(意思解释)
- 使心用腹(意思解释)
- 改俗迁风(意思解释)
※ 盗跖之物的意思解释、盗跖之物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发奸摘隐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 翘首跂踵 | 翘首:抬起头。抬起头踮起脚。形容殷切盼望。 |
| 酌古斟今 | 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
| 周急继乏 | 周:接济。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亦作“周急济贫”、“周贫济老”。 |
| 膏场绣浍 | 谓土地肥沃,水沟纵横。 |
| 徇私废公 | 徇:曲从。曲从私情,弃置公理。 |
| 千方万计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
| 疏谋少略 | 疏:粗疏。计谋粗疏,策略很少。形容拙于谋划。 |
| 蟠木朽株 | 株:树根。盘曲之木,朽烂的根。比喻无用之材。 |
| 阪上走丸 |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
| 邀功求赏 | 求取功劳和奖赏。 |
| 知时识务 | 务:事。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不去违背。 |
| 千古一辙 | 谓自古相同。 |
| 怜贫惜老 | 同情爱护贫穷的、年老的人。 |
| 匡正纲纪 | 指纠正法度。 |
| 铸甲销戈 | 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
| 铁心铁意 | 下了决心,非常坚定。 |
| 视如敝屐 | 象破烂鞋子一样看待。比喻非常轻视。 |
| 擂鼓鸣金 | 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
| 覆盂之安 | 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 |
|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
| 含苞未放 | 苞:花苞;放:开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
| 胁从罔治 | 罔治:不治罪。被迫跟从别人犯罪的,可以不予处治。 |
| 层山叠嶂 | 层:层次;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叠:重复。形容山峰起伏,连绵重叠。 |
| 饥馑荐臻 | 饥馑:饥荒;荐臻:接连到来。连年灾荒不断。 |
| 清莹秀澈 | 清洁光亮、秀丽澄澈。 |
| 官清法正 | 清·清廉;正:公正。为官清廉,执法公正。 |
| 装点一新 | 装点:装饰点缀。经过一番装饰,面貌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