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不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例子:景公口虽不唯唯,终以田陈同族为嫌,踌躇不决。(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
基础信息
拼音chóu chú bù jué
注音ㄔㄡˊ ㄔㄨˊ ㄅㄨˋ ㄐㄩㄝˊ
繁体躊躇不决
感情踌躇不决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犹豫不决。
近义词犹豫不决、踌躇未决
反义词当机立断
英语make danger of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自伐无功(意思解释)
- 闲言冷语(意思解释)
- 后院起火(意思解释)
- 狼突鸱张(意思解释)
- 万里鹏翼(意思解释)
- 寻幽访胜(意思解释)
- 诸恶莫作(意思解释)
- 脱皮掉肉(意思解释)
- 片石韩陵(意思解释)
- 前辙可鉴(意思解释)
-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意思解释)
- 刁钻促搯(意思解释)
- 穷日之力(意思解释)
- 餐霞漱瀣(意思解释)
- 壶中天地(意思解释)
- 老成历练(意思解释)
- 断纸余墨(意思解释)
- 送眼流眉(意思解释)
- 瑶池女使(意思解释)
- 运筹出奇(意思解释)
- 朱弦三叹(意思解释)
- 大公至正(意思解释)
- 超迈绝伦(意思解释)
- 言甚详明(意思解释)
- 跷足而待(意思解释)
- 旧物青毡(意思解释)
- 重规累矩(意思解释)
- 东窜西跳(意思解释)
※ 踌躇不决的意思解释、踌躇不决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持戈试马 | 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
明窗净几 | 形容室内明亮、整洁。 |
大放厥辞 | 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
半身不遂 | 遂:顺;如意;指能活动。半边身体不能活动自如。 |
黄耳寄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
草靡风行 | 见“风行草偃”。 |
跋扈飞扬 | 指骄横放肆。 |
囊括无遗 | 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指完全包罗在内,无所遗漏。 |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
谠论侃侃 | 谠论:公正、正直的言论。对上敢于直言,谈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
卖履分香 |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
缓步代车 | 缓:舒缓不急切。慢步行走以代乘车。 |
枯形灰心 | 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形容极端消极。 |
世情如纸 | 世情:世态人情。社会上人情像纸一样薄。 |
百身何赎 | 身:指生命;何:怎能;赎:抵换。意思是自己就有一百条命也抵换不回来。 |
德胜头迴 | 德,通“得”。迴,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
侈纵偷苟 | 奢侈放纵,苟且偷生。 |
密约偷期 | 指相爱的男女秘密相会。 |
低头哈腰 | 指谦卑恭顺的样子。 |
夕阳古道 | 夕阳:傍晚的太阳。傍晚的太阳,古老的道路。比喻凄凉愁苦的景象。 |
诛心之论 |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
三皇五帝 | 我们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
戴绿帽子 | 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 |
彼此一样 | 指两者完全一样。 |
袖手充耳 | 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闻不问,漠然置之。 |
变化无穷 | 穷:尽;完;结束。变化多种多样;没有止境。 |
扫地俱尽 | 谓彻底干净,毫无存留。《汉书 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 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隋书 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 |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