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论闳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崇:高;闳: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例子: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3回:“还有一篇崇论闳议的大文,乃是比部郎中王朴所作。”
基础信息
拼音chóng lùn hóng yì
注音ㄔㄨㄥˊ ㄌㄨㄣˋ ㄏㄨㄥˊ 一ˋ
繁体崇論閎議
感情崇论闳议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比喻见解超出众人。
近义词崇论宏议
反义词一孔之见
英语comments or arguments superior to all other's(brilliant discourses)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舞词弄札(意思解释)
- 典谟训诰(意思解释)
- 目不转视(意思解释)
- 燎原烈火(意思解释)
- 星离云散(意思解释)
- 真心真意(意思解释)
- 古道热肠(意思解释)
- 二竖为灾(意思解释)
- 彼一时,此一时(意思解释)
- 柳亸花娇(意思解释)
- 书香门户(意思解释)
- 引领而望(意思解释)
- 豪言空话(意思解释)
- 创业垂统(意思解释)
- 展土开疆(意思解释)
- 恶贯已盈(意思解释)
- 虎踞龙盘(意思解释)
- 闯南走北(意思解释)
- 难言兰臭(意思解释)
- 尽忠报国(意思解释)
- 心口不一(意思解释)
- 一岁三迁(意思解释)
- 手脚无措(意思解释)
- 弹无虚发(意思解释)
-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意思解释)
- 畏天恤民(意思解释)
- 水土不服(意思解释)
- 一网尽扫(意思解释)
※ 崇论闳议的意思解释、崇论闳议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以火救火 |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
| 无伤大体 | 伤:妨害。对于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什么妨害。 |
| 著书立言 | 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
| 草泽英雄 | 草泽:荒野地。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
| 刳肝沥胆 | 犹言披肝沥胆。喻竭诚相见。 |
| 如登春台 |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
| 出乖弄丑 | 出丑,丢脸。 |
| 山砠水厓 | 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 |
| 假道灭虢 |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
| 马尘不及 | 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
| 龙战玄黄 | 见“龙血玄黄”。 |
| 穷猿奔林 |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
| 远行无急步 | 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务,不能急躁 |
| 茁茁壮壮 | 肥大壮实,成长壮大。 |
| 天理昭彰 | 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 求其友声 | 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 |
| 神工鬼力 | 比喻神奇超人的力量。 |
| 一牛鸣 |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
| 大张挞伐 | 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张:施行;挞伐:征讨)。 |
| 千里之志 | 远大的志向。 |
| 寝不成寐 | 见“寝不聊寐”。 |
| 变幻莫测 |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
| 咬耳朵 | 指耳语。 |
| 淡抹浓妆 | 淡:浅,薄;抹:抹粉;浓:密、厚;妆:化妆。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
| 慷慨就义 | 慷慨:意气昂扬。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 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
| 有增无已 | 不断增加或不断扩展。 |
|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