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例子:领导干部必须博采众议,不能独断专行
基础信息
拼音bó cǎi zhòng yì
注音ㄅㄛˊ ㄘㄞˇ ㄓㄨㄥˋ 一ˋ
繁体博採衆議
感情博采众议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广泛听取意见。
近义词博采群议
反义词独断专行
英语collect widely all advices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累见不鲜(意思解释)
- 祸福无门(意思解释)
- 鼠目麞头(意思解释)
- 花枝招颤(意思解释)
- 一日三省(意思解释)
- 自古东丁(意思解释)
- 妙舞清歌(意思解释)
- 招降纳款(意思解释)
- 趁风转帆(意思解释)
- 要死不活(意思解释)
- 白发郎官(意思解释)
- 花枝招颭(意思解释)
- 鼯鼠之技(意思解释)
- 惩忿窒欲(意思解释)
- 矫时慢物(意思解释)
- 污手垢面(意思解释)
- 一之谓甚(意思解释)
- 返本朝元(意思解释)
- 携老挈幼(意思解释)
- 传为佳话(意思解释)
- 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意思解释)
- 蜣螂抱粪(意思解释)
-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意思解释)
- 惊心惨目(意思解释)
-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意思解释)
- 忧心若醉(意思解释)
- 我醉欲眠(意思解释)
- 嘴多舌长(意思解释)
※ 博采众议的意思解释、博采众议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以大恶细 | 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
| 身历其境 | 亲身来到某个地方。 |
| 软壳鸡蛋 | 比喻性情软弱之人。 |
| 齐心一力 | 同“齐心协力”。 |
| 锻炼罗织 | 锻炼:形容对判罪的文辞很有研究;罗织: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指罗织罪状,故意陷人于罪。 |
| 磨棱刓角 | 磨削棱角。 |
| 括囊避咎 | 括囊:束紧口袋;咎:罪责,灾祸。为人谨慎小心,不轻易说话,避免灾祸。 |
| 监主自盗 |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守自盗”。 |
| 东扭西歪 | 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 |
| 五月披裘 | 比喻清高廉洁。 |
| 跨者不行 | 跨:跨步前进。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 |
| 血肉相联 | 联:关联。像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
| 仰屋兴叹 | 仰望屋顶长叹。指毫无办法,一筹莫展。 |
| 挑精拣肥 | 犹挑肥拣瘦。 |
| 心痒难揉 |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
| 知不诈愚 | 知:通“智”。聪明人不欺诈老实愚昧的人。 |
| 醉怒醒喜 | 酒醉后发怒,酒醒后欢喜。 |
| 龈齿弹舌 | 龇牙咧嘴地咒骂。 |
| 许结朱陈 | 许:应许;朱陈:指结为婚姻。指两家愿意结成婚姻。 |
| 兴复不浅 | 兴:兴趣;复:双重。兴趣很浓。 |
| 一钵一瓶 | 钵、瓶:和尚的饮食器具。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 |
| 衣锦昼游 | 衣:穿。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 乐而不厌 | 喜爱而不厌倦。 |
| 下笔便就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 千里借筹 | 筹:策划。和远方朋友进行商量。 |
| 鸷鸟不双 | 鸷鸟:猛禽。鸷鸟不合群。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 |
| 云飞雨散 |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
| 袖里玄机 | 玄机:道家所谓的奥秘。袖里藏有奥妙的道理。指暗中采用的玄妙谋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