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上半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两可之间。
出处:《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基础信息
拼音bàn shàng bàn xià
注音ㄅㄢˋ ㄕㄤˋ ㄅㄢˋ ㄒ一ㄚˋ
感情半上半下是中性词。
用法作定语;指出于中间位置。
近义词进退维谷、上下两难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蝇声蛙躁(意思解释)
- 衣冠赫奕(意思解释)
- 撼天震地(意思解释)
- 以一驭万(意思解释)
- 实偪处此(意思解释)
- 擒奸摘伏(意思解释)
- 狂花病叶(意思解释)
- 喊冤叫屈(意思解释)
- 鸷鸟不群(意思解释)
- 土偶蒙金(意思解释)
- 急拍繁弦(意思解释)
- 充栋盈车(意思解释)
- 漏尽钟鸣(意思解释)
- 居下讪上(意思解释)
- 辽东白豕(意思解释)
- 丹楹刻桷(意思解释)
- 胸有甲兵(意思解释)
- 张口吐舌(意思解释)
- 引入歧途(意思解释)
- 浊泾清渭(意思解释)
- 胸中磊块(意思解释)
- 超然独立(意思解释)
- 擿埴索途(意思解释)
- 鼠齧蠹蚀(意思解释)
- 徒废唇舌(意思解释)
- 不堪收拾(意思解释)
- 自家撞著(意思解释)
- 星移物换(意思解释)
※ 半上半下的意思解释、半上半下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离鸾别凤 | 比喻夫妻离散。 |
常来常往 | 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 |
堆积如山 | 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
史无前例 | 前例:以前的事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
新益求新 | 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
家家户户 | 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
捷足先登 | 登:方言“得来”的合音。脚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 |
天壤之别 | 天和地;一在极上;另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
要言不烦 | 要:简要;烦:烦琐。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一点不罗嗦。 |
误入歧途 | 误:受惑;歧途:错误的道路。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
化为乌有 | 乌有:无有;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
鸥鸟忘机 | 机:机心。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
弹冠振衣 | 整洁衣冠。语本《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后多以喻将欲出仕。 |
天高地厚 |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
率土之滨 | 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 |
混为一谈 | 混:搀杂。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 |
关怀备至 | 关心得无微不至。 |
物极必反 | 极:尽头;反:转向反面。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屋乌之爱 |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
一表人材 | 见“一表人物”。 |
爱鹤失众 | 比喻因小失大。 |
总而言之 | 总括起来说(总:总括;归纳)。 |
因循苟且 | 因循:沿袭;苟且:敷衍;马虎。沿袭旧的一套;敷衍了事;不求革新。形容只图维持现状;得过且过。 |
材能兼备 | 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备。 |
五湖四海 |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
磬竹难书 |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蠹众木折 |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