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半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半死半活 |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 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
2、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3、思过半矣 | 指已领悟大半或事情已获大部解决。 | 《周易·系辞》:“知者观其蒃辞,则思过半矣。” |
4、半梦半醒 | 谓睡眠尚未清醒。 | 《卖命·半梦半醒》:“说来说去,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做了些甚么呢?” |
5、一斑半点 | 比喻极小部分。 | 宋·胡宏《胡子知言·复义》:“天命之谓性,流行发见于日用之间,患在学道者未见全体,窥见一斑半点,而执认己意,以为至诚之道。”《朱子语类》卷六七:“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点,见得这些,所以不到极处也。” |
6、半斤八两 |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
7、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
8、月衔半规 | 衔:含;规:圆形。指农历初八、九或二十二、二十三,月亮上弦、下弦的日子。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至户外,不见朱,翘首西望,月衔半规,昏黄中犹认旧径,见南向一第,朱坐门石上。” |
9、力倍功半 | 指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 明 刘基《赠陈伯光诗序》:“防微遏几,百病不生。几动形见,力倍功半。” |
10、半身不遂 | 遂:顺;如意;指能活动。半边身体不能活动自如。 | 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 中风历节》:“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侠然。” |
11、一支半节 | 谓一小部分。 | 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
12、徐娘半老 | 指中年妇女虽不再娇美;但尚有风韵。后泛指有风韵的妇女已过中年。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 | 《南史 后妃传下 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
13、深更半夜 | 深夜。 | 元 李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兄弟,深更半夜,你唤我做什么?” |
14、半解一知 | 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 宁调元《燕京杂诗》:“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辙釜中鱼。” |
15、半推半就 | 推:推辞;就:靠拢;接受。一面推辞;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辞;但内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绝的样子。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
16、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
17、半路修行 |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参见“半路出家”。 |
18、一时半晌 | 犹一时半刻。 |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 |
19、鹤知夜半 | 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 | 《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
20、半夜敲门心不惊 |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21、半上半下 | 指两可之间。 |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
22、半夜敲门不吃惊 |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23、一长半短 | 见“一长二短”。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
24、得失相半 |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 |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
25、半信不信 | 指不完全相信。 | 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
26、事半功百 | 同“事半功倍”。 | 清·魏源《道光丙戎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
27、一阶半级 | 阶、级:是封建时代的等级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职。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 |
28、半饥半饱 | 谓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论起吴衙内,只算做半饥半饱,未能趁心像意。” |
29、半懂不懂 | 不十分懂。 | 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
30、一资半级 | 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 唐 无名氏《玉泉子 裴晋公度》:“裴晋公度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幸,至于此辈,优与一资半级,何足问也?’” |
31、一知半解 |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
32、半生半熟 | 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元 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
33、半死半生 |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
34、秀才人情纸半张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意。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 |
35、一肢半节 |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 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 |
36、半死辣活 | 指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 | 参见“半死半生”。 |
37、一言半辞 | 见“一言半语”。 | 《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
38、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
39、半斤八面 |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 |
40、半壁山河 |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李光《集诗述感》:“半壁山河话战争,布衣空负鲁连名。” |
41、半心半意 | 半:不完全。不充分地或不完全地,不十分热心地,只是敷衍应付。 | 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
42、半涂而罢 |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 |
43、半面之交 |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2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
44、凉了半截 | 比喻非常失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黛玉听了,凉了半截。看紫鹃推门进来时,尚拿手帕拭眼。” |
45、事半功倍 | 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46、一班半点 | 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 宋·黄庭坚《望远行》词:“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二出:“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争奈撇不下此妇人。” |
47、半老徐娘 |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
48、夜半更深 | 更:古时夜间计时单位,1夜=5更,1更=2小时。深夜。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急忙奔走,夜半更深,不认路途而行,只要保全性命。” |
49、半身不摄 | 摄:引持。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或半边肢体瘫痪。 | 《魏书·孟鸾传》:“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不摄,扶载归家,其夜亡。” |
50、减师半德 | 指只学到老师的一半水平。 | 宋 陈善《扪虱新话 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
51、半涂而废 |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 参见“半途而废”。 |
52、一鳞半爪 | 鳞:鱼类的鳞片。爪:鸟兽的脚趾。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 | 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
53、一言半语 |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
54、半低不高 | 中等;不高不矮。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我们行户人家,到是养成个半低不高的丫头。” |
55、事倍功半 |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 《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56、半部论语治天下 |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 典出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57、半文半白 | 亦作“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话夹杂。 |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 |
58、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
59、一男半女 | 指一个子女,一个儿子或女儿。 |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
60、半文不值 | 比喻毫无价值或无能、品格卑下。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倘若事事让他,他一定拿你看得半文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