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半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半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半老徐娘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2、得失相半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3、一男半女指一个子女,一个儿子或女儿。《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4、半上半下指两可之间。《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5、月衔半规衔:含;规:圆形。指农历初八、九或二十二、二十三,月亮上弦、下弦的日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至户外,不见朱,翘首西望,月衔半规,昏黄中犹认旧径,见南向一第,朱坐门石上。”
6、一斑半点比喻极小部分。宋·胡宏《胡子知言·复义》:“天命之谓性,流行发见于日用之间,患在学道者未见全体,窥见一斑半点,而执认己意,以为至诚之道。”《朱子语类》卷六七:“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点,见得这些,所以不到极处也。”
7、一官半职一定的官衔职位。多指比较低微的头衔职称。元 王实甫《西厢记》:“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
8、半文不白见“半文半白”。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来信》:“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语言,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
9、半筹莫展半条计策也施展不出。比喻没有一点办法。孙中山《<孙文学说>自序》:“惟自民国成立之日,则予之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一败涂地。”
10、一星半点形容极少。老舍《四世同堂》:“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
11、半面不忘半面:见过面。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北齐书 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12、秀才人情纸半张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意。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
13、半亩方塘半亩池塘,形容很小的地方。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14、一资半级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唐 无名氏《玉泉子 裴晋公度》:“裴晋公度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幸,至于此辈,优与一资半级,何足问也?’”
15、片鳞半爪喻事物的极小部分。清·陈田《明诗纪事·孙宜》:“余观其诗,剽拟字句,了无意味,求杜之片鳞半爪不可得。”
16、一阶半级阶、级:是封建时代的等级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职。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
17、深更半夜深夜。元 李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兄弟,深更半夜,你唤我做什么?”
18、半壁山河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李光《集诗述感》:“半壁山河话战争,布衣空负鲁连名。”
19、半吐半露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20、一长半短见“一长二短”。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21、事半功百同“事半功倍”。清·魏源《道光丙戎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22、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23、半瞋半喜瞋:通“嗔”,生气。形容欢喜中又带责备。《动摇》:“方太太的回答是半瞋半喜的一笑。”
24、一班半点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宋·黄庭坚《望远行》词:“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二出:“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争奈撇不下此妇人。”
25、半瓶子醋比喻稍有一点知识而知识并不丰富,略有一点本领而本领并不高强的人。杨朔《我的改造》:“可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我,这些年转弯抹角的,直到现在还是个半瓶子醋。”
26、一言半字指很少的一两句话《三遂平妖传》第二回:“袁公此时那有心情回答他一言半字,舒着双臂拉开,径奔石床上,取了如意册儿,翻身复上天门。”
27、半生尝胆半生:半辈子;胆:苦胆。半辈子尝苦胆。指受了半辈子的劳苦。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志气类·尝胆》:“自叹劳苦曰半生尝胆。”
28、半工半读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萧乾《落日》:“好容易有这么个半工半读的地方,你怎么一来就没长性——”
29、一鳞半爪鳞:鱼类的鳞片。爪:鸟兽的脚趾。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30、一时半霎犹一时半刻。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31、半截入土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宋 苏轼《东坡志林》第12卷:“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
32、一鳞半甲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33、东南半壁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
34、半青半黄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35、鹤知夜半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36、半死不活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摧残的状况。没有精神;毫无生气;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37、半推半就推:推辞;就:靠拢;接受。一面推辞;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辞;但内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绝的样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38、半低不高中等;不高不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我们行户人家,到是养成个半低不高的丫头。”
39、一个半个谓为数甚少。宋·陈亮《水调歌头》词:“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明·袁宏道《西湖杂记》:“吾辈粗根浮器,不曾见得一个半个智识,可轻易谈佛法哉?”
40、半信不信指不完全相信。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41、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42、黑天半夜指深更半夜。马烽《三年早知道》:“一个老汉说:‘黑天半夜怕什么!红星社不会有人来。’”
43、一点半点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44、半身不摄摄:引持。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或半边肢体瘫痪。《魏书·孟鸾传》:“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不摄,扶载归家,其夜亡。”
45、半三不四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西湖二集 李凤娘酷妒遭天谴》:“勾引得官家一心在你身上,就在我身边,也是半三不四。”
46、半新半旧指不新不旧。《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次日,宝玉贾兰换了半新半旧的衣服,欣然过来见了王夫人。”
47、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参见“半路出家”。
48、事半功倍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49、夜半三更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半夜。指深夜。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八回:“那一个?夜半三更,大呼小叫。”
50、半生半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元 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51、一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52、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53、半壁河山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清 钮琇《觚剩 虎林军营唱和》:“昊《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54、一言半语指很少的一两句话。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55、一差半错变故,差错。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错,不干小的事。”
56、一知半见谓不成熟的一点见解。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57、半心半意半:不完全。不充分地或不完全地,不十分热心地,只是敷衍应付。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58、秀才人情半张纸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谊。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明·玩花主人《妆楼记·考试》:“自古道:‘秀才人情半张纸’,聊备一杯水酒,和你作别。”
59、半解一知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宁调元《燕京杂诗》:“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辙釜中鱼。”
60、半信半疑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