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诸四夷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基础信息
拼音fàng zhū sì yí
注音ㄈㄤˋ ㄓㄨ ㄙˋ 一ˊ
繁体放諸四夷
感情放诸四夷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放逐。
近义词放诸四裔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光前启后(意思解释)
 - 连珠炮(意思解释)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释)
 - 经纬天地(意思解释)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释)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妻儿老小(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分路扬镳(意思解释)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释)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释)
 - 尘外孤标(意思解释)
 - 风和日丽(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水中捞月(意思解释)
 - 祖传秘方(意思解释)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难上加难(意思解释)
 - 罄竹难书(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放诸四夷的意思解释、放诸四夷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 | 
| 誓以皦日 | 谓誓同生死,亲爱终生。语本《诗 王风 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 
| 极天蟠地 | 谓充塞天地之间。语本《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 
| 愚民政策 | 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 | 
| 魂惊魄落 | 形容极度惊恐。 | 
| 食不充饥 | 犹言食不果腹。 | 
| 累足成步 |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 
| 遂心快意 | 见“遂心如意”。 | 
| 彷徨歧途 | 犹犹豫豫怕走上岔道。 | 
| 孤悬客寄 | 犹言孤悬浮寄。 | 
| 应天顺民 | 见“应天顺人”。 | 
| 粘吝缴绕 | 粘:粘贴,胶合;吝:贪;缴绕:烦琐。形容下棋一味贪子纠缠,烦琐不堪。 | 
| 苦征恶战 | 艰苦的征战。 | 
| 全神倾注 | 集中全部的精力。 | 
| 绘声写影 | 绘:描绘,描摹。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 鸿翔鸾起 | 如鸿雁高翔,如凤鸾振起。比喻奋发有为,仕途得意。 | 
| 同年而语 | 犹言相提并论。 | 
| 诸行无常 | 佛家语。指万物变化多端。比喻人生无常。 | 
| 含笑九原 | 原:泛指墓地。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没什么牵挂 | 
| 望表知里 | 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 | 
| 狰狞面貌 | 狰狞:样子凶恶。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 
| 声振屋瓦 | 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 
| 官迷心窍 | 指人一心想当官到了痴迷的地步。 | 
| 资浅齿少 | 资:资历。资历浅,年纪轻。 | 
| 盛筵易散 | 盛:盛大;筵:酒席。再盛大的酒席容易散席。比喻良辰美事不会永久存在,总要消失。 | 
| 情见力屈 | 情:真实情况;见:通“现”,暴露。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 
| 时异事殊 | 殊:不同;差异。时间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样。意思是事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亦作“时异势殊”。 | 
| 柳营花市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