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放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放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放马华阳谓不再用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四》:“武王伐纣,天下既定,王巡岳渎,放马华阳,散牛桃林,即此处也,其中多野马。”
2、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3、撒骚放屁胡说八道。《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咱这里小人口面多,俺摇旗打鼓的吃了你的酒,再有人撒骚放屁,俺不便出头管你。”
4、撒泼放刁耍赖撒野。举动粗蛮,无理取闹。《平妖传》第四回:“你却如此撒泼放刁,快快出去便休。”
5、大放厥辞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6、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怀:怀藏。胸中怀藏祖国,眼光要放远到全世界。张双林《解读北京人》:“上海人过于讲实惠,讲自家的事,而北京人确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7、放刁撒泼放:使用;刁:无赖,刁滑;撒泼:蛮不讲理。指使用刁钻狡猾的一套手段。形容极不讲理。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拿粗挟细,揣歪捏怪,帮闲钻懒,放刁撒泼。”
8、杀人放火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元 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显出我些英雄神威。”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9、有的放矢的:靶子;矢:箭。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有针对性;目标明确。宋 叶适《水心别集》:“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
10、跌宕放言跌宕:放纵不拘;放言:任性而言,不受拘束。行为放纵,言语不拘。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又与前与白衣祢衡跌宕放言。”
11、州官放火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12、万花齐放万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千百种花同时开放,争奇斗艳。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妾见木兰庭上,万花齐放,故差奴婢们迎请陛下一赏。”
13、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14、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15、放马后炮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16、放浪不拘见“放浪不羁”。老舍《四世同堂》三七:“她又常和妓女们来往,她满意自己的权威,可是也羡慕她们的放浪不拘。”
17、放歌纵酒放歌:高声歌唱;纵酒:任意饮酒,不加节制。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8、放浪无拘见“放浪不羁”。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建》:“建性耽酒,放浪无拘。”
19、放下包袱放:安放,搁置。丢开思想包袱,消除精神上的负担。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20、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人死后就不会复活。比喻到手的钱不会再退出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21、出丑放乖犹言出乖露丑。元·耶律楚材《为石壁寺请信公庵主开堂疏》:“窃以达磨昔年,莽卤截鹤续凫;天宁今日,颟顸证龟作鳖,可怜弄七成拙,不免出丑放乖。”
22、捉鬼放鬼比喻又做坏事又装好人的两面派行为。
23、放纵不羁谓恣意行事,不受约束。《晋书·外戚传·王濛》:“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
24、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我们不妨看看他们如何活动,放长线,钓大鱼,说不定深水里还有大家伙。”
25、恃才放旷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无拘无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6、放下屠刀,立便成佛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就能变成好人。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27、放诸四海而皆准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28、放羊拾柴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希望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29、豪奢放逸奢:过分,过多;逸:安闲。气魄特别豪放,不受任何拘束。《魏书·曲阳侯素延传》:“中山平,拜幽州刺史,豪奢放逸,左迁上谷太守,后赐爵曲阳侯。”
30、放荡驰纵驰:乱跑。没有管束地乱跑乱逛。形容不求进步,到处游荡。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近来仗着祖母的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驰纵,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
31、放纵不拘见“放纵不羁”。《汉书·游侠传·陈遵》:“竦博学通达,以谦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
32、放空炮发射出去的炮弹未击中目标。比喻说话未达到目标。浩然《艳阳天》第七章:“你又放空炮,说空话,让那些中农户白白高兴一场。”
33、百花齐放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34、放饭流歠歠:喝,饮。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旧指没有礼貌。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35、顺水放船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采取相应的行动。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法嗣·大宁道宽禅师》:“万用自然,不劳心力。到这里唤作顺水放船,且道逆风兴楫,谁是好手?”
36、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37、无的放矢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清 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38、桀逆放恣桀:凶暴;逆:违背;放恣:放纵。形容凶暴任性。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列传》:“窃闻领荆州牧刘表桀逆放恣,所为不轨。”
39、放眼世界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元 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40、放诸四裔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那也可以临末声明:‘君子不为己甚,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的。”
41、门户开放开着门或像是开着门做某事。也指在对外关系中减少限制,让外国人进入本国进行某些活动。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逮门户开放之既实行,举全大陆为彼族长袖善舞之地。”
42、放荡形骸行为放纵,不拘礼节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尽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
43、放浪江湖放浪:放纵不受拘束;江湖:指四方。在江湖上无拘无束地生活。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翱翔天地,放浪江湖。”
44、重增其放更助长了我的狂放。
45、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可见他们官官相护,这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
46、放任自流放:放纵;不加约束;任:听凭;任由;自:自己;独自;流:流动;发展。不加约束;听其自然发展。薛暮桥《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应按比例发展》:“也不应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国民经济陷于无政府状态。”
4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48、放情丘壑谓纵情游山玩水,不以世务为念。丘壑,泛指山水。《晋书·谢安传》:“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
49、放辟淫侈见“放僻淫佚”。清·刘大櫆《<张弘勋诗集>序》:余观今之为友者,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相与为放辟淫侈之谈。”
50、放浪不羁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晋书 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51、放冷箭乘人不备,放箭伤人。比喻暗中伤人。冷箭:暗箭。鲁迅《无花的蔷薇》:“我对于‘放冷箭’的解释,颇有些和他们一流不同,是说有人受伤,而不知这箭从什么地方射出。”
52、放言高论谓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宋·苏轼《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53、放荡不羁放荡: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羁:约束。形容行为放纵;不受约束。晋 王隐《晋书 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54、放泼撒豪耍无赖,仗势压人。克非《春潮急》三十:“决心放泼撒豪的李胡子,伸手抓下头上的垮皮帽,在方桌上使劲一掼,冲着孟二胡子喊:‘出去!’”
55、放火烧山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康濯《东方红》:“你不知道,那狼叼豹咬的齐占杰,前一阵可光在我面前放火烧山呀!”
56、热情奔放充满热情的,充满活力、首创精神或应变能力的样子。
57、放心解体指人心离散、瓦解。《墨子·尚贤下》:“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放心解体。”“放”,一本作“攸”。
58、放心托胆形容毫无顾虑。《何典》第七回:“赶茶娘只道师姑为女子所做,既然修行念佛,自当谨守清规;故放心托胆,打发女儿去。”
59、敲锣放炮谓大张旗鼓地活动。洪深《香稻米》第三幕:“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敲锣放炮的硬出头!”
60、放诞不羁见“放荡不羁”。《太平广记》卷二一○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濛》:“王濛字仲祖,晋阳人,放诞不羁。书比庚翼,丹青甚妙,颇希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