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厢情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两厢:双方;情愿:心里愿意。两方都愿意;互不勉强。也作“两相情愿”。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智深大笑道:‘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厢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例子:因为当初是两厢情愿的,所以遇到困难也能商量着解决,谁也不埋怨谁。
基础信息
拼音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
注音ㄌ一ㄤˇ ㄒ一ㄤ ㄑ一ㄥˊ ㄩㄢˋ
正音“厢”,不能读作“xiàng”。
感情两厢情愿是中性词。
用法用来指事情发生的双方都愿意。一般作主语、谓语、分句。
辨形“厢”,不能写作“湘”。
近义词皆大欢喜、两全其美、同心同德
反义词一厢情愿
英语Both are willing.
俄语иметь обоюдное желáние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遁世无闷(意思解释)
- 雾兴云涌(意思解释)
- 佳兵不祥(意思解释)
- 肆言如狂(意思解释)
- 松萝共倚(意思解释)
- 遗休余烈(意思解释)
- 闭门酣歌(意思解释)
- 巴结高枝(意思解释)
- 行不得也哥哥(意思解释)
- 点铁成金(意思解释)
- 黑漆皮灯(意思解释)
- 九江八河(意思解释)
- 屡试屡验(意思解释)
- 欢欣踊跃(意思解释)
- 逶迤退食(意思解释)
- 玉洁松贞(意思解释)
- 沾沾自衒(意思解释)
- 许许多多(意思解释)
- 权均力敌(意思解释)
- 天理难容(意思解释)
- 绝长补短(意思解释)
- 灰头草面(意思解释)
- 安营下寨(意思解释)
- 悮国欺君(意思解释)
- 堤溃蚁孔(意思解释)
- 水秀山明(意思解释)
- 箕山之志(意思解释)
- 铜心铁胆(意思解释)
※ 两厢情愿的意思解释、两厢情愿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琼堆玉砌 | 好象白玉堆砌而成。比喻白玉般的事物聚集一处。 |
| 巧拙有素 | 巧:精巧;拙:笨拙;素:本来的。精巧和笨拙就有所不同,是天赋素养造成的。 |
| 互为标榜 | 标榜:夸耀。彼此之间互相吹嘘、颂扬。 |
| 诘屈磝碻 | 形容语言生硬难懂。 |
| 神安气定 | 神:精神。指内心十分安定。 |
| 沉思默想 | 静静地深思。 |
| 逆风撑船 | 逆风:顶风。比喻身处逆境。 |
| 无适无莫 | 指无可无不可。 |
| 上陵下替 | 同“下陵上替”。 |
| 含冰茹檗 | 见“饮冰食檗”。 |
| 力敌万夫 | 敌:对抗;夫:成年男子。形容勇力超人。 |
| 面缚衔璧 | 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
| 分陕之重 | 陕:古地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重:重任。指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后指朝廷对守土重臣的委任。 |
| 煨干避湿 | 见“煨干就湿” |
| 纤毫无爽 | 纤毫:非常细微;爽:差。一点儿也不差。形容非常精确。 |
| 送故迎新 |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
| 郑人实履 | 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
| 胜人一筹 | 占有优势,比较起来,胜过别人一点。 |
| 假仁假意 | 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
| 妖形怪状 | 装束奇特,举止轻佻。多形容女性。 |
| 尸山血海 | 形容杀人之多。 |
| 出榜安民 | 榜:官府告示。张贴告示,安抚百姓。 |
| 须髯若神 | 指胡须长得很美,如同神人。 |
| 寝苫枕草 | 睡草荐,以草把为枕。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 |
| 同浴讥裸 | 在一起洗澡却讥笑别人赤身露体。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问题,却以此而讥嘲别人。 |
| 枵腹重趼 | 枵:空虚;枵腹:饿肚子;重趼:层层老茧。形容忍饥挨饿,长途跋涉的情况。 |
| 昭然在目 |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
| 马迟枚疾 | 见“马工枚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