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战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龙战玄黄 | 见“龙血玄黄”。 | 茅盾《回忆之类》:“不过,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痴望着‘龙战玄黄’的天地,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要来的总归要来,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 |
| 2、肉搏战 | 交战双方徒手或用短兵器格斗。指直接对抗。 | 欧阳山《三家巷》:“赤卫队员们正赶紧跑过去堵塞那个缺口,展开一场激烈的肉搏战。” |
| 3、胆战心慌 | 同“胆战心惊”。 | 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
| 4、有征无战 | 谓不战而胜。 | 《晋书·乐志下》:“言宣帝致讨吴方,有征无战也。” |
| 5、十战十胜 | 谓每战必胜。 | 《管子·七法》:“以能击不能,以教卒、教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
| 6、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
| 7、骁勇善战 | 勇猛;善于战斗。骁勇:勇猛矫健;善:善长。 | 《南齐书 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
| 8、孤军作战 | 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 刘桢《隋书 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
| 9、战略战术 | 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 |
| 10、怯防勇战 | 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 《梁书 冯道根传》:“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 |
| 11、心惊肉战 | 见“心惊肉跳”。 |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 12、胆战心寒 |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
| 13、舌战群儒 |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 14、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故先王懔朽索之驭马,虑天命之无常,战战业业,若履渊冰。” |
| 15、惯战能征 | 征:征讨。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善于作战。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手里横着一柄金蘸斧,坐下李都监那匹惯战能征雪白马。” |
| 16、战战慄慄 | 因激动或害怕引起的身体战抖。 | 《晋书·段灼传》:“恒战战慄慄,不忘戒惧,所以欲永终天禄,恐为将来坚圣之驱除也。” |
| 17、尽锐出战 | 把所有的精锐部队派出作战。比喻派出了主力,用上了杀手锏。 | 《晋书·苻生载记》:“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 |
| 18、胆惊心战 | 惊:惊惧,害怕;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 明·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可怜平地风波变,天那好苦,霎时间胆惊心战。” |
| 19、龙战于野 | 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 | 《周易·坤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 20、魂飞胆战 | 同“魂飞魄散”。 | 《敦煌变言集·难陀出家缘起》:“怕怖莫知为计,魂飞胆战心惟。” |
| 21、且战且走 | 且:指两件事同时并进;走:逃跑。一边作战,一边逃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如来日魏兵到,锐气正盛,不可便迎,且战且走。” |
| 22、以计代战 | 用计谋来代替阵前的交战。 | |
| 23、战战栗栗 | 见“战战栗栗”。 | 《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
| 24、战争贩子 | 挑起战争的人。指依靠煽动战争而从中牟利的人。 | |
| 25、且战且退 | 一边作战,一边退却。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8回:“北军奋勇,四门杀出,我军且战且退,诱北军四散离城。” |
| 26、胆战心惊 |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
| 27、股战而栗 | 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它语。” |
| 28、能争惯战 |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善于作战。 | 《平鬼传》第15回:“自通姓名,就叫累鬼,能争惯战,有万夫不当之勇。” |
| 29、战栗失箸 | 战栗:恐惧的样子;箸:筷子。害怕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吓得失去了常态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
| 30、龙争虎战 | 同“龙争虎斗”。 | 宋·孙光宪《河传》词:“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 |
| 31、人自为战 | 为战:作战。人人能独立地战斗。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
| 32、先计后战 | 计:计划,计谋;战:作战。先筹划好后再战。指不打无准备的仗。 |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划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计巧者也。” |
| 33、无心恋战 | 没有心情去留恋战事。指不想做某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回:“那道人见倒了和尚,无心恋战,卖个破绽便走。” |
| 34、野战群龙 | 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传赞》:“天地闭革,野战群龙。” |
| 35、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
| 36、南征北战 | 征:征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 | 唐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
| 37、百战无前 | 所向无敌,形容人英勇善战。 | 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故使三军勇锐,百战无前。” |
| 38、驱羊战狼 | 喻以弱击强。 | 宋·张耒《唐论中》:“而以之抗燕代之劲骑,此驱羊战狼,则明皇与重兵选卒所不得行之也。” |
| 39、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
| 40、战胜攻取 | 战必胜,攻必取。指谋略高,战斗力强。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操大国之势,征强兵伐诸侯,战胜攻取,利尽归于陶,国之币帛竭入太后之家。” |
| 41、战天斗地 |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 |
| 42、胆战心摇 | 同“胆战心惊”。 | 清·洪昇《长生殿·惊变》:“呀,你道失机的哥舒翰,称兵的安禄山,赤紧的离了渔阳,陷了东京,破了潼关,唬得人胆战心摇。” |
| 43、息兵罢战 |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只为宋朝南渡以后,绍兴、淳熙年间,息兵罢战,君相自谓太平,纵情逸乐。” |
| 44、背水一战 |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 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
| 45、仓卒应战 | 指没有准备匆忙对付。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只有不肯退却,仓卒应战(例如硝石战斗),表面上似乎在力争主动,实际上是被动的。” |
| 46、各自为战 | 指各自独立行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
| 47、龙战虎争 | 同“龙争虎斗”。 | 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
| 48、不战而溃 | 溃:溃败。没有开战就自行崩溃。形容毫无战斗力。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9回:“孙膑使人挑庞涓之头示之,步军不战而溃。” |
| 49、心惊胆战 |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 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
| 50、车轮战 | 用比对方多的人轮流跟对方打,使对方因疲乏而失败。 |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他一踏上中国领土,就把他扣下,由我们的武士轮番上阵,跟他玩车轮战,直到打瘫为止。” |
| 51、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
| 52、攻城野战 | 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战。 | 《墨子·节用上》:“攻城野地死者,不可胜数。” |
| 53、英勇善战 | 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 | 李晓明《平原枪声》:“还给他们讲了一个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
| 54、浴血奋战 | 浴血:浑身是血;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 |
| 55、心寒胆战 | 形容十分惊恐。 | 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 |
| 56、四战之国 |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 《商君书 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史记 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
| 57、短兵接战 |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 《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
| 58、战无不胜 | 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
| 59、以战去战,以杀去杀 | 用战争制止战争,用杀戮制止杀戮。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画策》:“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
| 60、休兵罢战 |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 元 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