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余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余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2、收合余烬收:收拾,收取;余烬:烧剩的灰烬。比喻残留的人或物。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是之幸。”
3、遗休余烈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同“遗芳余烈”。宋 欧阳修《尊皇太后册文》:“洪惟有宋,受命造邦,百年四圣,而小子获承之,以继我仁考之遗休余烈。”
4、遗恩余烈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后汉书 王昌刘永传论》:“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恩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
5、读书三余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6、茶余饭饱泛指闲暇之时。也作“茶余饭后”。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7、断袖余桃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亦作“断袖之欢”,“断袖分桃”,“断袖之好”,“断袖之契”,“断袖之癖”,“断袖之冤”。
8、尸居余气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晋书 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9、余膏剩馥见“残膏剩馥”。《宣和画谱·景道》:“景道喜丹青,而无贵公子气,盖亦余膏剩馥所沾丐而然。”
10、遗训余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宋书 明帝纪论》:“圣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称先王,盖由遗训余风,足以贻之来世也。”
11、齿牙余慧慧:通“惠”,好处。指帮人说好话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扬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余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12、心有余悸指可怕的事情虽已过去;心里还感到害怕。悸:因为害怕而心跳。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13、余音绕梁余音: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14、狗彘不食汝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明史·李任传》:“汝为大将,不能杀贼,反为贼用,狗彘不食汝余。”
15、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6、余妙绕梁见“余音绕梁”。南朝·梁·萧统《七契》:“初音鱼踊,馀妙饶梁,何止田文慨慷,刘靖心伤而已哉!”
17、酒余茶后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鲁迅《集外集拾遗 帮助文学与帮闲文学》:“但依我们中国的老眼睛看起来,小说是给人消闲的,是为酒余茶后之用。”
18、一览无余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19、余钱剩米有剩余的金钱与大米。形容生活富裕。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
20、死有余僇犹死有余辜。明·沈德符《野获编·世宗废后》:“至杀无辜,如文臣李梦阳、内臣何文鼎辈所奏,真死有余僇。”
21、再合余烬合:汇聚;余烬:烧剩的灰烬,引申为战败后的残余士卒。比喻失败后恢复力量接着干。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22、积恶余殃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易经 坤卦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 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善恶之业,不得不受。”
23、死有余辜辜:罪恶。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24、熏腐之余熏腐:阉割。腐刑之后。指宦官。宋·苏轼《论始皇汉宣李斯》:“彼自以为总明人杰也,奴仆熏腐之余何能为。”
25、枯朽之余指衰病残年。宋·苏轼《代滕甫辩谤乞郡书》:“异日复得以枯朽之余,仰瞻天日之表。”
26、荡然无余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近灾起柏梁,遂逐渠阁,青编素简,一同煨烬,湘囊綖柣,荡然无余。”
27、足足有余形容充足、宽裕,支用不完。《新华日报》1954.10.31:“家庭生活足足有余。”
28、死有余诛犹死有余辜。宋·苏轼《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臣等虽三尺之喙,日诵五车之书,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簿书奔走之吏,其为尸素,死有余诛。”
29、余韵流风传留后世的韵致风度。《群音类选·<龙泉记·寿祝椿堂>》:“家传旧清白,余韵流风正洋溢,愿寿考弥高,华峰难敌。”《群音类选·<龙泉记·寿祝椿堂>》:“家传旧清白,余韵流风正洋溢,愿寿考弥高,华峰难敌。”
30、余韵绕梁韵:韵律。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茅盾《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通信》:“行文如曼歌缓舞,余韵绕梁,耐人寻味。”
31、成事不足,坏事有余成:成就;足:足够。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5回:“部里书办们,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
32、遗德余烈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宋 王珪《天地太庙七室皇后庙奉慈庙奏告仁宗皇帝谥号祝文》:“伏以仁宗皇帝遗德余烈,蒙被天下,施之无穷。”
33、遗风余烈遗风:前人遗留下来的风尚。余烈:前人的功业。前人流传下来的功业和风尚。亦作“余业遗烈”、“遗风余韵”。《汉书·礼乐志》:“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晋书·刘颂传》:“如或当身之政,遗风余烈不及后嗣。”
34、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35、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36、余杯冷炙指吃剩下来的酒食。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受用余杯冷炙,胜如剩粉残膏。”
37、积善余庆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周易 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8、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39、忧患余生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存活的生命。指饱经患难之后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沈砺《感怀》:“光阴潦草歇繁华,忧患余生辄自嗟。”
40、遗风余习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同“遗风余俗”。《宣和书谱 卫恒》:“学家相传,四世不坠,盛哉,遂与王谢家遗风余习相季孟也。”
41、流风余俗指遗留的风气、习俗。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
42、衣冠绪余绪余:残余。世家大族的后代。《周书·薛善传》:“与兄忝是衣冠绪余,荷国荣宠。”
43、绰绰有余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人、物、财、能力等很宽裕;用不完。也作“绰绰有余”、“绰有宽裕”。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防边上》:“崇山峻岭所在俱有,诚使其险要,多筑土垒,则进攻退守,绰绰有余。”
44、茶余酒后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鲁迅《花边文学 考场三丑》:“人们在茶余酒后作为谈资的,大概是这一种。”
4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余音:音乐的余味;绝:断。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46、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晋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47、余响绕梁见“余音绕梁”。晋·张华《博物志》卷八:“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遗粮,过雍门,鬻歌假食而去,馀响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48、取之不尽,用之有余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源源不断。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你自己的家财取之不尽,用之有余……却是因何舍了自己的祖业,去住人家的不吉房廊?”
49、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茅盾《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50、目无余子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清 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51、留余地不把话说死或不把事办绝,留下进退回旋的地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52、不留余地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53、莫余毒也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54、富富有余形容东西量多,满足需要外,还有富余。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238回:“众位不必费心了,富富有余。”
55、余腥残秽指吃剩的食物。明·方孝孺《畸亭记》:“逐逐于众人之后,求其余腥残秽以自饫。”
56、余霞散绮清·洪升《长生殿·定情》:“堪赏,圆月摇金,余霞散绮,五云多处易昏黄。”亦常用来评论文章结尾有不尽之意。详见“余霞成绮”。清·洪昇《长生殿·定情》:“堪赏,圆月摇金,余霞散绮,五云多处易昏黄。”
57、目空余子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无人”。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如果遇到对方有弱点,就更加盛气凌人,目空余子。”
58、扶余海外指遥远的外国。柳亚子《诗翁行哭李少石》:“从兹双宿复双飞,扶余海外三年久。”
59、绰有余裕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60、狗猪不食其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东汉 班固《汉书 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