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已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已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情不自已犹情不自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过一二日,情不自已,修贽复往。”
2、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3、不为已甚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4、不得已而求其次次:差一点。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用差一些的或次品来凑合。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5、木已成舟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
6、一言已出,驷马难追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7、方兴未已见“方兴未艾”。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世变茫茫,方兴未已。”
8、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9、莫为已甚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
10、生生不已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11、逼不得已逼:逼迫。迫不得已。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欲此求方,终不可得,云伟骨未应得之,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
12、一波未成,一波已作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13、有增无已不断增加或不断扩展。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八章:“首先是美国教士向驻京美使发电报告说‘抢劫纵火及暗杀之事,有增无已……’”
14、嘘唏不已嘘唏:哽咽;已:停止。形容抽抽噎噎地不断哭泣。《晋书·后妃·左贵嫔传》:“歔欷不已,若丧所生。”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16、瞠乎后已瞠:瞪眼。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追赶不上。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经天纬地,专门名家,更瞠乎后已。”
17、万不得已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做。万:绝对;万万。明 焦竑《玉堂丛语》:“汝父欲保全身家,万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祸耳。”
18、气数已衰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
19、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六韬 文韬 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20、诛求不已见“诛求无已”。清·张廷玉《明史·范济传》:“无丁之家,诛求不已;有丁之户,诈称死亡。”
21、日已三竿同“日上三竿”。明·王錂《春芜记·探遗》:“你看日已三竿,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
22、赞叹不已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23、气数已尽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聂绀弩《论<封神榜>》:“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
24、低回不已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25、年已蹉跎蹉跎:过时。年龄已经太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欲相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26、大势已去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27、古已有之古代就已经有了。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
28、必不得已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论语 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29、喋喋不已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已: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状》:“奏牒繁多,喋喋不已。”
30、如斯而已而已:罢了。就这样罢了,再没有别的。或只不过这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31、自今已后从今以后。《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自今已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缣人四十匹,小口半之。”
32、贪求无已见“贪求无厌”。明·瞿佑《剪灯新话·唐义士传》:“迩杨总统,势焰薰赫,贪求无已。”
33、称赏不已赏:赞赏。不已:继续不止。连连称赞。《五代史平话 周史》:“讨论撰定,皆合事宜,威称赏不已。”
34、意望已过已经超出了原先的愿望。
35、兵已在颈颈:颈项。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36、孜孜不已勤勉从事,努力专一,不肯停歇。汉·荀悦《汉纪·平帝纪》:“故乱则统其理,危则致其安,祸则引其福,绝则接其继,幼则代其任,夙夜孜孜不已,凡以为天下厚刘氏也。”
37、墓木已拱拱:两手合围。坟墓旁的树已有合抱粗了。形容人已死去多年。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3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9、如是而已而已:罢了。就这样罢了,再没有别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自序:“晨起洒扫,午餐而夕寐,弹琴读书,晤对良朋,如是而已。”
40、自今已往从今以后。《莲池伤足自规》:“自今已往,得一时筋骨轻安,行坐随意,即当思及六道众生苦恼,一心正念。自今已往,虽有人恶骂加我者,非言谤我者,乃至批我颊者,唾我面者,悉顺受之,一心正念。”
4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2、前车已覆,后车当戒鉴: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载幽期》:“前车已覆,后车当戒,仁兄不可……堕其术中,迷而不悟。”
43、神交已久神交:精神上的交往。形容虽然并没有见过面,但彼此精神相通,倾慕已久。《追求》:“说里‘神交已久’,他接着便称赞仲昭的眼光是合乎他们社会心理学家的理论的。”
44、毙而后已毙:倒下,死亡。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至死才罢休。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45、米已成炊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46、迫不得已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47、由来已久发生此事,已有很久的原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48、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49、方寸已乱方寸:指心。心绪纷乱。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5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近。海内;四海之内;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把国内称为海内;现泛指世界。天涯:天边;比邻:紧靠的边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2、心仪已久心仪:心中向往。内心向往已经很久。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
53、大事已然指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54、过为已甚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55、置之死地而后已置:放置。一定要害人致死才算完事。《上饶集中营·集中营生活散记》:“天哪!人快要死了,还时时提防他会开小差,难道真要‘置之死地而后已’吗?”
56、盖棺事已盖:遮盖;已:停止。人死了,事情才算完结。泛指终身坚持或追求某种事业。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57、如此而已就这样罢了。而已:罢了。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58、冢木已拱比喻老死多年。《毂梁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泰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范宁注:“子之辈皆已老死矣……言其老无知。”
59、恶贯已盈同“恶贯满盈”。《金石萃编·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诞,恶贯已盈。”
60、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