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泰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 2、重于泰山 | 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 3、安如泰山 | 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 西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
| 4、泰阿倒持 |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 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
| 5、笃定泰山 |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泰山。” |
| 6、泰山鸿毛 |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 7、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 8、去泰去甚 | 泰、甚:过分。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 《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
| 9、泰极而否 | 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 | 唐 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
| 10、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 11、死重泰山 | 比喻死得光荣。 | 语出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 12、持盈保泰 | 盈:盛满;泰:平安。旧指在富贵极盛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避免灾祸,以保持住原来的地位。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舒梁阿三公远见》:“今虽府库充盛,然乞皇上以节俭为要,慎勿兴土木之功,黩武之师,以为持盈保泰之计。” |
| 13、身名两泰 | 见“身名俱泰”。 | 南朝·陈·周弘让《与徐陵书荐方圆》:“吾荷朝思,得安丘壑,身名两泰,夫复奚言。” |
| 14、泰山其颓 | 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
| 15、泰山盘石 | 比喻安定稳固。 | |
| 16、去甚去泰 | 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 语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 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
| 17、否极泰至 | 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 宋·苏轼《量移廉州表》:“否极泰至,虽物理之常然;昔弃今收,岂罪余之敢望!” |
| 18、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
| 19、泰山磐石 | 比喻安定稳固。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我算什么,明相国不动声色,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
| 20、否终则泰 | 谓闭塞到极点,则转向通泰。 | 《易·杂卦》:“否泰,反其类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 21、否终而泰 | 否:坏;泰:好,顺利。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 《晋书·庾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
| 22、否终斯泰 | 否:坏;泰:好,顺利。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 南朝·梁·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 |
| 23、否极泰来 | 否:坏;泰:好;顺利。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 24、泰山若厉 | 厉:通“砺”,磨刀石。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么小。比喻经历时间久远。 | 东汉·班固《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爱及苗裔。” |
| 25、三阳开泰 |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 《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
| 26、泰然自得 | 指身体感到不寻常的舒适的满足。 | |
| 27、泰来否极 |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极泰至”、“泰来否往”、“否极泰来”。 | 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转化,泰来犹否极。” |
| 28、泰山压顶 |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 明 贾凫西《木皮词 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
| 29、否极生泰 | 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几时得否极生泰,看别人青云独步立瑶阶。” |
| 30、三阳交泰 | 见“三阳开泰”。 | 《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
| 31、倒持泰阿 | 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
| 32、鸿毛泰山 |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 33、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
| 34、鸿毛泰岱 | 见“鸿毛泰山”。 | 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
| 35、否极泰回 | 见“否2极泰来”。 | 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
| 36、泰山不让土壤 |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 37、身名俱泰 | 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哆》:“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翁牖语人。” |
| 38、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 39、时亨运泰 | 旧时指命运亨通。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2卷:“也是宋金时亨运泰,恰好有一只大船,因逆浪冲坏了舵,停泊于岸下修舵。” |
| 4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 41、否往泰来 | 见“否2去泰来”。 | 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
| 42、泰山压卵 | 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 《晋书 孙惠传》:“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
| 43、否去泰来 |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 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
| 44、运开时泰 | 谓时运吉利太平。 | 明·梁辰鱼《浣纱记·宴臣》:“台殿风微,山河气转,欣逢运开时泰。” |
| 45、保泰持盈 |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 | 《明史 孝宗纪赞》:“孝宗儿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
| 46、蚂蚁搬泰山 | 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创造奇迹。用作贬义指人自不量力。 | |
| 47、穷泰极侈 | 穷:极;泰:骄恣;侈:奢侈。极端奢侈,尽情享受,生活荒淫腐化。 | 东汉·班固《西都赋》:“历十二年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 |
| 48、泰来否往 |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 《周易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 49、恩重泰山 |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 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
| 50、泰然自若 |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 《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
| 51、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 |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 52、骄泰淫泆 | 同“骄奢淫逸”。 | 《东观汉记·阜陵质王延传》:“阜陵质王延,在国骄泰淫泆。” |
| 53、民安国泰 | 人民安乐,国家太平。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
| 54、泰山北斗 |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 55、发迹变泰 | 发迹:由隐微而得志显达;泰:通畅,得意。指由卑微而得志显达,命运变坏为好。 | 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乃发迹变泰之事。” |
| 56、时通运泰 | 泰:平安。时运通泰。形容时世遭遇都很顺利安泰。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且忍耐在家里,俟时通运泰必有发迹的分也。” |
| 57、否终复泰 | 谓厄运终结,好运转来。 | 《晋书·庚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
| 58、人心齐,泰山移 |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人心齐泰山移蚂蚱还有四两肉一个萝卜一个坑咱们怎么就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呢?” |
| 59、否极而泰 | 否、泰:64卦中的两个卦名。指坏的到了尽头就要好起来。 | 《宋史·韩令坤等传论赞》:“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 |
| 60、心安神泰 | 泰:通畅,平安。心神安宁,泰然自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诵得久了,狄希陈口内常有异香喷出,恶梦不生,心安神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