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莫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莫知所为 |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 《晋书·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 |
| 2、宁与千人好,莫与一人敌 | 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 | |
| 3、真伪莫辨 |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 《隋书·经籍志》:“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
| 4、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
| 5、百思莫解 |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 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
| 6、只轮莫返 | 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梁书·侯景传》:“赵超伯拔自无能,任居方伯。韩山之役,女妓自随,裁闻敌鼓,与妾俱逝,不待贞阳,故只轮莫返。” |
| 7、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 形容志向坚定,别人很难改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
| 8、变幻莫测 |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王天君曰: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工之妙,变幻莫测。” |
| 9、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 荷:扛;戟:古兵器。一个人把着关口,一千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 《晋书·羊祜传》:“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数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
| 10、神秘莫测 | 不可理解与预测的。 |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苏福顺和古尚清领唐黎岘走到井口,往里边望望,黑洞洞阴森森的,神秘莫测。” |
| 11、变化莫测 |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 明 焦竑《玉堂丛语 文学》:“其为文数百千言,援笔立就,雄浑高古,变化莫测。” |
| 12、莫予毒也 | 莫:没有谁;予:我;毒:危害;也:语助词。没有人能危害我了。表示可以为所欲为了。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
| 13、莫辨楮叶 |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 《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
| 14、相视莫逆 | 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
| 15、无适无莫 | 指无可无不可。 | 《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此。” |
| 16、驷马莫追 | 见“驷马难追”。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莫追,岂有变更!’” |
| 17、德音莫违 | 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 《诗经·邶风·谷风》:“德音莫为,及尔同死。” |
| 18、懊悔莫及 | 懊悔:悔恨。指后悔已经来不及。 | |
| 19、沉冤莫雪 |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 唐 于逖《灵应传》:“潜遁幽岩,沉冤莫雪。 |
| 20、莫斯为甚 | 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 南朝·宋·沈约《奏弹王源》:“玷辱流辈,莫斯为甚。自古巨舋,莫斯为甚。” |
| 21、百辞莫辩 |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
| 22、莫之谁何 | 莫:没有。指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 | 明·归有光《备倭事略》:“今倭贼冯陵,所在莫之谁何。” |
| 23、神机莫测 | 机:心思;测:猜度。神妙的计谋使人难以预料。 | 金·丘处机《汉宫春·苦志》词:“出入锐光八表,算神机莫测,天网难笼。” |
| 24、一文莫名 |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 巴金《谈<憩园>》:“不过我虽然一文莫名靠稿费生活,却不能不说自己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我会由五叔的死想出了一个杨老三的故事。” |
| 25、后悔莫及 |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
| 26、大莫与京 |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
| 27、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 28、日莫途远 | 见“日暮途远”。 | |
| 29、万夫莫当 | 形容非常勇敢。同“万夫不当之勇”。 | 《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吾闻公子庆忌,筋骨如铁,万夫莫当。” |
| 30、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 31、干将莫邪 |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
| 32、令人莫测 | 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2回:“真是行踪诡秘,令人莫测了。” |
| 33、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 | 负:辜负;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 《斩鬼传》第六回:“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奇方得自曹操。” |
| 3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 35、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 《汉书 枚乘传》:“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晋书 苻坚载记上》:“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
| 36、神妙莫测 | 莫测:不能揣测、估量。形容奇妙到极点。 | 刘白羽《长江三日》:“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
| 37、含冤莫白 |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 |
| 38、莫逆交 | 莫:没有;逆:抵触;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两人相识,粲然一笑,遂订为莫逆交云。” |
| 39、讳莫如深 |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 | 《穀梁传 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
| 40、莫兹为甚 | 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 《宋史·谢绛传》:“亏体伤风,莫兹为甚。” |
| 41、无適无莫 | 適:厚;莫:薄。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 | |
| 42、止谤莫如自修 | 止:停止,平息;谤:指责。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
| 43、杖莫如信 | 杖:通“仗”,凭借。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八年》:“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 |
| 44、莫知所措 |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
| 45、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
| 46、天下莫敌 | 见“天下无敌”。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
| 47、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 见:通“现”;显:明显。看来是隐蔽的、最细微的,实际上是最明显、最具体的。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 48、追悔莫及 | 后悔也来不及了。 | 汉 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
| 49、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 归师:撤退的军队;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 |
| 50、知子莫若父 |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 先秦 管仲《管子 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
| 51、望尘莫及 |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
| 52、举世莫比 |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 | 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卷:“孝行忠鲠,举世莫比,门表阙台者六所,今古无之。” |
| 53、莫知所谓 | 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 《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 |
| 54、道大莫容 |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 《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
| 55、一筹莫展 |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 《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
| 56、诡秘莫测 | 诡秘:隐秘难测;莫测:无法揣测。(行动、态度)。隐秘不可捉摸。 | 宋 刘克庄《后村集 卷十一 和实之续邸报之一》诗:“鬼谷从横舌,终南诡秘踪。” |
| 57、百喙莫辩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同“百口莫辩”。 | 宋 陈亮《谢何正言启》:“谤出事情之外,百喙莫辩;变生意料之余,三肱并折。” |
| 58、莫展一筹 |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 | 明 张居正《与王鉴川计四事四要书》:“本兵错愕惶惑,莫展一筹。” |
| 59、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 60、莫明其妙 |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