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莫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真伪莫辨 |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 《隋书·经籍志》:“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
2、鞭长莫及 |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 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
3、止谤莫如自修 | 止:停止,平息;谤:指责。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
4、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 当:遮挡,阻挡。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 张天翼《儿女们》:“天门口是个要隘,非造门栅不可。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
5、非我莫属 | 莫:没有;属:隶属。除我以外不能属于任何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以为非我莫属也。” |
6、莫知所为 |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 《晋书·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 |
7、大莫与京 |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
8、追悔莫及 | 后悔也来不及了。 | 汉 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
9、人莫予毒 | 莫:没有。予:我。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样。形容骄傲自大。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予毒也已。’” |
10、莫之谁何 | 莫:没有。指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 | 明·归有光《备倭事略》:“今倭贼冯陵,所在莫之谁何。” |
11、一筹莫展 |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 《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
12、莫不逾侈 | 莫:没有谁;逾:超越,引申为过度;侈:奢侈。没有谁不会过度奢侈。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
13、悔之莫及 | 悔:后悔。后悔也来不及了。 | 东汉·董卓《到渑池上书请收张让等》:“及溺呼船,悔之莫及。” |
14、鬼神莫测 | 鬼神也揣测不到。形容非常神奇奥妙,谁也摸不清底细。 | 无 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真个军师妙算,鬼神莫测。” |
15、疑团莫释 | 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 | 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微君言,疑团莫释!” |
16、罪莫大焉 | 罪恶之大无过于此。形容罪大恶极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適立庶,又披其色,将以赦罪,罪莫大焉。’” |
17、噬脐莫及 |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 唐 高彦休《唐阙史 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
18、非请莫入 | 没有被邀请不要进入。 | |
19、穷寇莫追 |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 《孙子 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
20、擢发莫数 | 擢:拔;莫:不能。拔下全部头发,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 《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
21、神妙莫测 | 莫测:不能揣测、估量。形容奇妙到极点。 | 刘白羽《长江三日》:“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
22、莫逆之友 | 莫:没有;逆:抵触。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 《周书·张轨传》:“与乐安孙树仁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 |
23、莫予毒也 | 莫:没有谁;予:我;毒:危害;也:语助词。没有人能危害我了。表示可以为所欲为了。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
24、莫敢仰视 | 仰:抬头。不敢抬头看。形容被对方的声势所压倒。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猿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
25、诫莫若豫 | 诫:警戒;豫:通“预”,预先。指事后有所警戒不如事先有所防备。 | 《国语·晋语一》:“诫莫若豫,豫而后给。” |
26、百辞莫辩 |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
27、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 宁:宁愿;筹:计划。当有钱时要考虑贫穷时,不能到了没钱时还在回想有钱时候。指应厉行节约,注意储备,不能浪费。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肚内有了这两句话,便不怕了。” |
28、一文莫名 |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 巴金《谈<憩园>》:“不过我虽然一文莫名靠稿费生活,却不能不说自己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我会由五叔的死想出了一个杨老三的故事。” |
29、后悔莫及 |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
30、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 闻:听见。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说。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31、令人莫测 | 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2回:“真是行踪诡秘,令人莫测了。” |
32、讳莫高深 | 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 |
33、半筹莫展 | 半条计策也施展不出。比喻没有一点办法。 | 孙中山《<孙文学说>自序》:“惟自民国成立之日,则予之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一败涂地。” |
34、莫之与京 |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
35、变幻莫测 |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王天君曰: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工之妙,变幻莫测。” |
36、日莫途远 | 见“日暮途远”。 | |
37、道大莫容 |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 《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
38、莫知所措 |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
39、举世莫比 |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 | 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卷:“孝行忠鲠,举世莫比,门表阙台者六所,今古无之。” |
40、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
41、百喙莫辩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同“百口莫辩”。 | 宋 陈亮《谢何正言启》:“谤出事情之外,百喙莫辩;变生意料之余,三肱并折。” |
42、知子莫若父 |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 先秦 管仲《管子 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
43、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44、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 | 负:辜负;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 《斩鬼传》第六回:“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奇方得自曹操。” |
45、天下莫敌 | 见“天下无敌”。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
46、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 归师:撤退的军队;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 |
47、莫逆之交 | 逆:违背;抵触;交:交情;友谊。情意投合;极其要好的朋友。 |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
48、莫测高深 | 莫:不能。无法测量出多高多深。形容人或事难以揣测其高深奥妙。也可以讽刺故弄玄虚以迷惑别人者。 |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 |
49、莫兹为甚 | 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 《宋史·谢绛传》:“亏体伤风,莫兹为甚。” |
50、莫敢谁何 | 没有谁敢怎么样。 | 汉·贾谊《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51、牵萝莫补 | 谓无法弥补。 | 《花月痕》第十一回:“痴珠多情人,既深毁室之伤,复抱坠楼之痛!牵萝莫补,剪纸难招。” |
52、人心莫测 | 犹人心难测。指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 清 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止凭此一线未死之人心,以为鼓荡,然而形势昭然者也,人心莫测者也。” |
53、莫知所谓 | 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 《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 |
54、变化莫测 |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 明 焦竑《玉堂丛语 文学》:“其为文数百千言,援笔立就,雄浑高古,变化莫测。” |
55、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 见:通“现”;显:明显。看来是隐蔽的、最细微的,实际上是最明显、最具体的。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56、百身莫赎 |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唐 白居易《祭崔相公文》:“丘园未归,馆舍先捐。百身莫赎,一梦不还。” |
57、神鬼莫测 | 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 |
58、只轮莫返 | 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梁书·侯景传》:“赵超伯拔自无能,任居方伯。韩山之役,女妓自随,裁闻敌鼓,与妾俱逝,不待贞阳,故只轮莫返。” |
59、干将莫邪 |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
60、井渫莫食 | 见“井渫不食”。 | 汉·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