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路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路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仙尘路隔尘:尘世。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仙尘路隔,不能相依。”
2、角巾东路《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
3、走回头路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钱钟书《围城》:“我鬼迷昏了头,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吃了许多苦,还要半途而废,走回头路!”
4、人生路不熟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欺他是个单身穷军,人生路不熟,料没有人晓得他来踪去迹。”
5、进退无路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陈书 萧摩诃传》:“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
6、荜路蓝蒌筚路:柴车。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荜路蓝蒌,以处草莽。”
7、半路出家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8、熟路轻车见“熟路轻辙”。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一任恁地网天罗,怎禁俺熟路轻车。”
9、幽明异路幽明:阴间和阳间。阴间和阳间是不同的道路。唐·朱庆余《冥音录》:“幽明异路,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
10、戳无路儿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
11、过路财神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光叫我当过路财神,再弄鬼捣棒槌可不成。”
12、自寻死路指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话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
13、山遥路远形容路途遥远。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14、歧路徘徊歧路:岔路;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在岔道上走来走去。比喻犹豫观望,主意不定。南朝 齐 谢眺《观朝雨》:“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15、筚路褴褛形容开创新事业的艰难。应修人《上海通信图书馆与读书自由》:“我们筚路褴褛,孤军苦战,非为金钱,非为名誉,不厌不倦,但求心之所安。”
16、山不转路转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17、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18、土八路八路:八路军。指非正规军,引申为土气的人。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汽车上的敌人,听见山坡上有人叫喊,一看是几个‘土八路’,跳下车来。”
19、鹏路翱翔鹏路:远大前程;翱翔:飞翔。比喻人奋进在远大前程上。唐·杜甫《入衡州》诗:“柴荆寄乐土,鹏路观翱翔。”
20、云泥殊路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悬殊。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21、道路藉藉藉藉:杂乱众多的样子。形容社会上纷纷互相传告。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5回:“执事胸中方略,非局外人所能窥,而道路藉藉,或谓执事者将循政府之意,而从事于武力解决。”
22、必经之路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人力。我们须在适当时间,放弃了它,坚守主峰和二十七号。”
23、道路指目指目:手指而目视。道路上的人用手指着,用眼看着。形容事情十分明显。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迄今抗战阵营中尚潜伏着若干妥协主和分子,道路指目,当非空穴来风。”
24、无路可走处于极限,到达不可能逾越之处。
25、穷家富路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26、豺狼塞路豺狼:两种凶狠的野兽;塞:堵塞。比喻坏人当权。《北史·隋本纪》:“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盗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归。”
27、轻车熟路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干起来不费力。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28、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参见“半路出家”。
29、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30、叩天无路叩:敲;阍:宫门;叩阍:鸣冤。指没办法申诉冤屈。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生员自小女被恶侯抢劫,叩天无路,逢人哭诉。”
31、道路传闻传闻: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种种》:“道路传闻,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摧残合法组织,箝制正当言论,拘捕热血青年。”
32、路叟之忧指百姓的疾苦。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闻三失。’
33、广开才路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34、天无绝人之路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元 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
35、哀鸿满路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灾民。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清 洪昇《长生殿 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36、必由之路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37、路见不平,拔刀相救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金竹寺》:“路见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萨赏其义侠,故远导幻影以生之。”
38、十字路头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读罢犯由,如法凌迟处死。”
39、死路一条无路可走,比喻没有前途。欧阳山《苦斗》:“那是死路一条。咱们见不上面了。”
40、冤家路狭见“冤家路窄”。《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这真是冤家路狭啊!”
41、路见不平,拔剑相助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明·洪楩《杨温拦路虎传》:“今见将军,乃是我恩人,却在此被劫,自当效力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42、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
43、十字路口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鲁迅《华盖集 北京通信》:“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站在十字路口。”
44、行不由西州路行:走路;西州:城名,在今南京。指怀念故人,悲悼亡友。《晋书·谢安传》:“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45、路见不平指见到不平的事。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我不过路见不平,说几句气话罢哩!”
46、赭衣塞路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汉书·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47、避让贤路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48、别无出路指除了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外,没有其他办法。李晓明《平原枪声》:“王秃子觉得别无出路,这样又能赚钱,就一口答应下来。”
49、驿路梅花同“驿使梅花”。唐·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50、路见不平,拔剑相为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宁卓禅师法嗣》:“育王被人推倒了,也还有路见不平,拔剑相为底么。”
51、绝路逢生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常言‘吉人天相,绝处逢生。’”
52、自新之路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53、大路椎轮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54、萧郎陌路萧郎: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陌路:过路人。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唐·崔郊《赠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55、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56、走头没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火器一齐发作,杀得他走头没路,大败亏输。”
57、走身无路无路可走。比喻身陷绝境。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公子道:‘今走身无路,只得所天命,早晚是死,不得见你了。’”
58、修桥补路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59、蹉跎仕路蹉跎:时间白白过去。指仕途不得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今置身青云,渠尚蹉跎仕路,何不一引乎?”
60、一路风尘形容旅途辛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