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路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晚节末路 | 节:时期;末路:终了。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 汉·邹阳《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关,咸阳遂危。” | 
| 2、必经之路 | 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 |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人力。我们须在适当时间,放弃了它,坚守主峰和二十七号。” | 
| 3、道路以目 | 人们在路上相遇;只是相互看看;心里有怒怨;可什么话也不敢说。形容反动统治暴虐;社会上没有言论自由。 | 《国语 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 4、一路风尘 | 形容旅途辛苦。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 
| 5、末路之难 | 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 
| 6、熟路轻辙 | 驾轻快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处世有经验,办起事来很容易。 | 宋·张榘《摸鱼儿·为赵懒窝寿》词:“君看取,世道羊肠曲折,依然熟路轻辙。” | 
| 7、退让贤路 | 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 《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 
| 8、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 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 | 《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 
| 9、向上一路 | 佛教禅宗谓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 | 《碧岩录》第二卷:“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 
| 10、广开贤路 | 贤:有才德的人。指从多方开辟招纳贤才的路径。 |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圣天子思求良辅,下弓旌广开贤路。” | 
| 11、豺狼当路 |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 《三国志 魏志 杜袭传》:“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 | 
| 12、穷途末路 | 穷途:绝路。末路:路尽头。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 | 
| 13、走投无路 | 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 |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 
| 14、青云得路 |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 元·施君美《幽闺记·兄妹筹资》:“一跃过龙门,当此青云得路。” | 
| 15、视如陌路 | 见“视若路人”。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11回:“当今之世,面交者多,饮酒宴乐,情若同胞,利害相关,视如陌路。” | 
| 16、徘徊歧路 |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 
| 17、天人路隔 | 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直到得干戈平静,仙客入京来访,不匡刘尚书被人诬陷,家小配入掖庭,从此天人路隔,永无相会之日了。” | 
| 18、季路一言 | 比喻信用极好。 | 《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 
| 19、筚路褴褛 | 形容开创新事业的艰难。 | 应修人《上海通信图书馆与读书自由》:“我们筚路褴褛,孤军苦战,非为金钱,非为名誉,不厌不倦,但求心之所安。” | 
| 20、走投没路 | 没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你如今走投没路。我和你去李家叔叔讨口饭儿吃咱。” | 
| 21、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 
| 22、山不转路转 |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 
| 23、筚路蓝褛 | 筚路:柴车;蓝褛: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 郑振铎《梁任公先生传》:“虽未必有精湛不磨的成功,然而他的筚路蓝褛,以开荒荆的功绩,则已不小了。” | 
| 24、大路椎轮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 
| 25、走回头路 | 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 | 钱钟书《围城》:“我鬼迷昏了头,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吃了许多苦,还要半途而废,走回头路!” | 
| 26、死路一条 | 无路可走,比喻没有前途。 | 欧阳山《苦斗》:“那是死路一条。咱们见不上面了。” | 
| 27、萧郎陌路 | 萧郎: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陌路:过路人。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 | 唐·崔郊《赠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 
| 28、一路平安 | 旅途上平安顺利。 | 明 范受益《寻亲记》:“大王爷,保佑弟子一路平安,脚轻手健。” | 
| 29、路叟之忧 | 指百姓的疾苦。 |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闻三失。’ | 
| 30、走身无路 | 无路可走。比喻身陷绝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公子道:‘今走身无路,只得所天命,早晚是死,不得见你了。’” | 
| 31、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 32、进退无路 | 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 | 《陈书 萧摩诃传》:“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 | 
| 33、视同陌路 | 见“视若路人”。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0回:“他今有病,便视同陌路,此岂稍有人心者耶?” | 
| 34、一路福星 | 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 清 范寅《越谚》上卷:“一路福星,又一路顺风,送远行语。” | 
| 3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 
| 36、豺狼塞路 | 豺狼:两种凶狠的野兽;塞:堵塞。比喻坏人当权。 | 《北史·隋本纪》:“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盗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归。” | 
| 37、眼观六路 | 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 38、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 
| 39、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 40、幽明异路 | 幽明:阴间和阳间。阴间和阳间是不同的道路。 | 唐·朱庆余《冥音录》:“幽明异路,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 | 
| 41、筚路蓝缕 |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 42、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 | 
| 43、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 
| 44、无路可走 | 处于极限,到达不可能逾越之处。 | |
| 45、走下坡路 | 下坡路:由高处通向低处的道路。比喻向衰落或坏的方向发展。 | 孙犁《乡里旧闻》:“进善幼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学了木匠。” | 
| 46、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 
| 47、一心一路 | 犹一心一意。 | 明·冯梦龙《挂枝儿·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 | 
| 48、视同路人 | 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 |
| 49、天台路迷 |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原指误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无路可走。 | 《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幽冥录》:“剡县刘晟,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 | 
| 50、赭衣塞路 |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 《汉书·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 
| 51、戳无路儿 | 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 | |
| 52、一路货色 | 一路:同一类。货色:货物。比喻同一类丑货。 | 郭澄清《大刀记》第七章:“叫我看,一进了他们这个大染缸,就全变成一路货色了。” | 
| 53、退避贤路 | 贤路:贤人出任的路。指辞去职位,让贤人接替。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8章:“张怀芝皓电请各省联名电劝李‘退避贤路’。” | 
| 54、轻车熟路 | 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干起来不费力。 |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 
| 55、一路神祇 | 谓同伙的人。意含讥讽。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5回:“因指着应伯爵、谢希大说道:‘这两个天杀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 
| 56、趋舍异路 | 趋舍:同“趣舍”,趋向和舍弃。选择和遵循的道路不同。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仆与李陵趋舍异路,素非相善也。” | 
| 57、墙花路柳 | 喻娼妓。 | 明·高明《二郎神·秋怀》套曲:“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 | 
| 58、杜绝言路 |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 
| 59、半路修行 |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参见“半路出家”。 | 
| 60、广开门路 | 指尽量想办法开辟多种渠道。 | 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要广开门路,多想办法,千方百计,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