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连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连三跨五 | 形容动作迅速。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说着,出门下阶,嗖的一声,托地跳上房去,顺着那屋脊,迈步如飞,连三跨五,霎时间不见踪影。” |
2、留连忘返 | 指喜欢一个地方或环境或伴随情况而延缓启程,舍不得离去。 | 《南史·刘纡传》:“每游山泽,辄留连忘返。” |
3、连帙累牍 | 同“连篇累牍”。 | 宋·文天祥《金匮歌》序:“因自撰为方剂,括为歌诗,草纸蝇字,连帙累牍,以遗其后人。” |
4、株连蔓引 | 指广泛株连。 | 《明史 奸臣传 胡惟庸》:“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及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 |
5、连枝分叶 | 同根所生的枝叶。常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朕之于卿,兄弟非远,连枝分叶,兴灭相依。” |
6、同气连枝 |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
7、分形连气 | 见“分形同气”。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
8、连车平斗 | 形容冗员很多。 | 唐 张鷟《朝野佥载》第四卷:“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 |
9、讬物连类 | 见“讬物引类”。 | |
10、比翼连枝 |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 唐 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11、连墙接栋 | 形容房屋连片。 | 明·陈子龙《霍光论》:“骄妻劲奴,纵横长安中,连墙接栋,比拟宸极,此岂复人臣也哉!” |
12、烽火连天 | 烽火:古代边境报警时点起的烟火。到处都在打仗;战火燃遍各地。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移镇》:“待何如,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 |
13、连舆接席 | 行并车,止同席。形容亲密友爱。 | 《梁书·昭明太子统传》:“望苑招贤,华池爱客,连舆接席。” |
14、接三连四 | 接连不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我又没逃了,这么接三连四的叫人来找。” |
15、十指连心 | 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 明 汤显祖《南柯记 情尽》:“哎也!焚烧十指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 |
16、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 |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
17、珠连璧合 | ①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②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 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
18、连三接五 | 同“连三接二”。 | 清·顾禄《清嘉录·放断鹞》:“晚或系灯于线之腰,连三接五,曰鹞灯。” |
19、连阶累任 | 谓作官接连升迁、屡受任用。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香传》:“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连阶累任,遂极台阁。” |
20、扎根串连 | 深入群众并将分散的群众串连起来。 | 周鸣钢《没有双手的女英雄》:“她和许多土改干部一样搞好了扎根串连的工作。” |
21、兵连祸深 | 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 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兵连祸深,变起都邑,六师播荡,九服震惊。” |
22、喏喏连声 | 喏喏:答应的声音。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 元 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闪的我孤孤另另,说的话诞诞邓邓,俺也曾轻轻唤着,躬躬前来,喏喏连声。” |
23、田连仟佰 | 仟佰:通“阡陌”。指田地广袤,接连不断。 | 汉·荀悦《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立锥之地。” |
24、蔓引株连 | 蔓:蔓生植物的根茎。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 | 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体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须蔓引株连了。” |
25、祸结兵连 |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
26、唯唯连声 | 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 | 《史记·赵世家》:“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 |
27、骈门连室 | 形容为数众多。 | 《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自宋道无章,王风陵替,窃官假号,骈门连室。” |
28、连战皆捷 |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 《宋书·自序》:“既连战皆捷,士马旌旗甚盛。” |
29、连舆并席 | 见“连舆接席”。 | 宋·苏籀《答曹机宜启》:“连舆并席,琢磨益友之陪;会弁挥犀,磊落德星之聚。” |
30、连天烽火 |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
31、田连阡陌 | 阡陌: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道。形容田地广袤,接连不断。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32、结党连群 | 结:勾结,结交;党:朋辈,党羽;连:相牵引。勾结党羽和徒众。指聚众成势。 | 汉·张衡《西京赋》:“轻死重气,结党连群,实蕃有徒,动有数百千人。” |
33、连三并四 | 同“连三接二”。 | 老舍《赵子曰》第十九:“赵子曰一声不发,只连三并四的磕瓜子。”又《二马》第四段三:“李子荣拉住马威的手不放,连三并四的说:‘谢谢你!’” |
34、等价连城 | 同样价值连城。比喻同样贵重。 | 《梁书·儒林传·范缜》:“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 |
35、祸绝福连 | 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十二卷:“万神即时倒,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祸绝福连。上寝玉堂,世受名仙。” |
36、兵连祸接 | 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 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
37、颠连穷困 | 颠连:困顿不堪。形容穷苦艰难。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连阡累陌,一片荆榛,居民间有孑遗,颠连穷困之状,有不能殚述者。” |
38、行则连舆,止则接席 | 行:出行;舆:车子;止:休息;席:坐席。出行时车子相连,休息时座位相接。形容两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
39、构怨连兵 | 构:结成;连兵:交战。指因结怨导致战争。 | 《周书·杜杲传》:“比为疆场之事,遂为仇敌,构怨连兵,略无宁岁。” |
40、连绵不断 |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41、屁话连篇 | 指满篇都是毫无价值、令人厌恶的话 | |
42、连天匝地 | 形容规模大,数量多。 | 明·屠隆《彩毫记·归隐山泉》:“那管他翻云覆雨把冤家构,连天匝地兵戈斗,真个是一往冥鸿不可求。” |
43、连鳌跨鲸 | 《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鳌十五轮流负山,山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又《文选·扬雄〈羽猎赋〉》有游猎江河湖泽,“乘巨鳞,骑京(或作鲸)鱼”的记载。后以“连鳌跨鲸”表示超凡成仙。 | 《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鳌十五轮流负山,山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又《文选·扬雄〈羽猎赋〉》有游猎江河湖泽,“乘巨鳞,骑京(或作鲸)鱼”的记载。 |
44、接连不断 | 连续不间断。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
45、连篇絫幅 | 同“连篇累牍”。 | |
46、连篇累帧 | 同“连篇累牍”。 | 清·周亮工《重阳后二日》诗:“连篇累帧真难竟,引睡能消字几行。” |
47、连理枝 | 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生在一起。比喻恩爱夫妻或至死不渝的爱情。 | 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48、齐轨连辔 | 犹言并驾齐驱。 | 清·王灼《游歙西徐氏园记》:“且吾数人暂合于此,一日别去,将欲从数百里外齐轨连辔,复为此穷日之游,其又可得邪?” |
49、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
50、连锅端 | 喻指完全除灭或尽数挪走。 | 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弟兄们下山后,连锅端进炮营不拆伴儿。” |
51、连绵起伏 |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 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
52、连宵彻曙 | 见“连宵达旦”。 |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里仁篇》:“下至无赖子弟,投琼赌采,连宵彻曙,及至父母病,教他坐侍一夜,瞌睡便驱不去。” |
53、连昏接晨 | 通宵达旦。整日整夜。 | 宋·梅尧臣《秋雨篇》:“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 |
54、连州跨郡 | 谓遍及各地。 |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连州跨郡,迈陶氏之隆甚;开国承家,掩张门之累叶。” |
55、连城之价 | 连城:连成一片的城池;价:价格。形容物品极为珍贵,价值极高。 |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56、里勾外连 | 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厅上梁中书大喝道:‘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今倒来里勾外连,要打北京。” |
57、连衽成帷 | 见“连衽成帷”。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58、瓜连蔓引 | 比喻人事上辗转牵连。 | 明 刘若愚《酌中志 忧危竑议后记》:“四明藉此挑激圣怒,瓜连蔓引,是以摈李太宰,逮周嘉庆。” |
59、山水相连 | 指边界连接在一起。 | |
60、连阡累陌 | 形容田多。 | 清·王有光《吴下谚·一身财主》:“若坐拥仓箱,刻剥小民,连阡累陌,粟红而不可食,铜臭而不可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