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缓急相济缓:和缓,舒缓;急:危急,急迫。不论在平时还是在紧急之时都给予帮助。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朋友本来有通财之义,何况我们世交,这缓急相济,理是平常的事了。”
2、火急火燎犹火烧火燎。《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3、急拍繁弦犹言急管繁弦。唐·李郢《醉送》诗:“江梅冷艳酒清光,急拍繁弦醉画堂。”
4、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5、先务之急指最先急于要做的事情。
6、风急浪高形容风浪很大。《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7、急景流年形容光阴易逝。宋·晏殊《殊玉词》:“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8、急急巴巴形容急忙,紧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
9、急嘴急舌急忙插话抢着说话陈残云《深圳河畔》:“二婶好像怕她生疑,急嘴急舌地解释。”
10、急急如律令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唐 白居易《祭龙文》:“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
11、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12、急则抱佛脚急:紧急,危急。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13、心忙意急犹心慌意乱。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见一人急高呼骤征踠,慌的我兜战马急回还,心忙意急将人盼。”
14、事急无君子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清 钱彩《说岳全传》:“邦杰道:‘好一匹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无君子,只得借他来骑骑。’”
15、繁丝急管繁:杂;丝:弦乐器;管:管乐器。指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唐·韦应物《酒肆行》:“桃花飘俎柳垂筵,繁丝急管一时合。”
16、急敛暴征严急而苛猛的赋税。唐·白居易《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17、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抱佛脚:拜佛。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
18、急竹繁丝见“急管繁弦”。宋·翁卷《白纻词》:“急竹繁丝互催逼,吴娘娇浓玉无力。”
19、急不可耐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20、烧眉之急比喻非常迫切。《水浒传》第三五回:“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我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自赶回家。”
21、情急智生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汤升情急智生,忽然想出一条注意。”
22、急人之忧急:着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纪闻·吴保安》:“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重特达之春,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
23、人急智生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
24、急躁冒进想赶快达到目的,不经仔细考虑或准备就急于行动。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急躁冒进或保守,都是不按实际情况办事,都是主观主义。”
25、飘风急雨同“飘风暴雨”。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26、急来抱佛脚急:紧急,危急。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宋·邵博《闻见后录》第19卷:“王荆公初执政,对客怅然曰:‘投老欲依僧耳!’客曰:‘急则抱佛脚。’”
27、危急存亡之秋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
28、急公近利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29、骤风急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骤雨狂风”。宋 郭熙淳《林泉高致 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30、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31、急风骤雨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章炳麟《五无论》:“至于神话,希腊、印度皆立男女二神,而急风骤雨则群指为天神战斗之事。”
32、不知轻重缓急指人办事不知事情有主要的、次要的,急办的和可缓办的区别。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33、急人之困急:解急;救难。解救别人的困难。也作“急人之急”、“急人之难”、“急人之危”。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34、操之过急操:做;过:过分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马觭轮无的反者,操之急矣。”
35、不急之务务:事务。不紧迫的事务。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36、急獐拘猪见“急张拘诸”。
37、急脉缓受见“急脉缓灸”。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要不急脉缓受,且把邓翁的话撇开,先治他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38、楚越之急春秋时楚越两国先后遭吴入侵,后因以“楚越之急”泛指面临外敌入侵,国事危急。春秋时楚越两国先后遭吴入侵。
39、急急忙忙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匆匆忙忙。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急急忙忙。”
40、急于星火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41、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42、急杵捣心形容惊异不安的心情。清·钱谦益《答王子一秀才论文》:“论仆晚年之文字,颛,好骂人,传语相劝戒,为之咋指吐舌,急杵捣心者累日。”
43、繁弦急管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唐 钱起《玛瑙杯歌》:“繁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
44、救急扶伤救济危急,扶助伤病。鲁迅《南腔北调集 经验》:“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
45、急公好施谓热心公益,乐于施舍。清·顾炎武《歙王君墓志铭》:“君虽业盐,而孝友,急公好施,有远见,能自树。”
46、缓急轻重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清·顾炎武《日知录》第七卷:“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47、危急存亡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8、存亡危急之秋指生存、灭亡、危险、紧急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的一切,而当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
49、远行无急步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务,不能急躁《后西游记》第十回:“远行无急步。此去灵山,路程遥远,老师忙也不在一时。”
50、佩弦自急弦:弓弦。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51、急景雕年急景:急促的时光;雕年:残年岁暮。光阴急促,岁残年尽。指岁暮景象。形容时间过得飞快。也指岁末。南朝·宋·鲍照《鲍参军集》:“于是穷阴杀节,急景雕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
52、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53、急张拘诸形容局促不安、紧张慌乱的样子。
54、缓不济急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
55、气急败丧同“气急败坏”。茅盾《子夜》十五:“桂长林脸上挂了彩,气急败丧地跑来。”
56、急不择路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57、周急济贫周:救济。救济有急难或贫穷的人。元·无名氏《看钱奴》第四折:“我怎敢便忘了你那周急济贫时。”
58、燃眉之急燃眉:火烧眉毛。火烧眉毛那样地紧急。比喻事情非常急迫。《文献通考 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59、心急火燎心里很急;像火在烧。急:焦急。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60、忙投急趁趁:赶。急急忙忙地赶路。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这两个忙投急趁,止思量早完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