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急景凋年景:通“影”,光阴;凋:凋零。形容光阴迅速,一年将尽。也指年终的时候。南朝 宋 鲍照《舞鹤赋》:“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
2、急竹繁丝见“急管繁弦”。宋·翁卷《白纻词》:“急竹繁丝互催逼,吴娘娇浓玉无力。”
3、急不择路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4、狗急跳墙狗急了;能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蛮干捣乱。《敦煌变文集 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5、急惊风撞着慢郎中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6、急杵捣心形容惊异不安的心情。清·钱谦益《答王子一秀才论文》:“论仆晚年之文字,颛,好骂人,传语相劝戒,为之咋指吐舌,急杵捣心者累日。”
7、急流勇进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宋 邵伯温《邵氏见闻录》:“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8、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9、存亡危急之秋指生存、灭亡、危险、紧急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的一切,而当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
10、心忙意急犹心慌意乱。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见一人急高呼骤征踠,慌的我兜战马急回还,心忙意急将人盼。”
11、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12、权时救急权:称量。正确分析形势,挽救危急局面。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浮秉征伐之任,欲权时救急,二者皆为国耳。”
13、人急计生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元 施惠《幽闺记 文武同盟》:“粉墙这等高峻,如何跳得过?自古道人急计生,不免攀住这杏花梢,跳将过去。”
14、先务之急指最先急于要做的事情。
15、倒悬之急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16、辙鲋之急辙鲋: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因厄迫身。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篇》:“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17、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18、急拍繁弦犹言急管繁弦。唐·李郢《醉送》诗:“江梅冷艳酒清光,急拍繁弦醉画堂。”
19、急急如律令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唐 白居易《祭龙文》:“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
20、扶危济急犹扶危济困。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21、轻重缓急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先秦 管仲《管子 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22、急景雕年急景:急促的时光;雕年:残年岁暮。光阴急促,岁残年尽。指岁暮景象。形容时间过得飞快。也指岁末。南朝·宋·鲍照《鲍参军集》:“于是穷阴杀节,急景雕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
23、急脉缓灸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故意放松一笔,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要不急脉缓受,且把邓翁的话撇开,先治他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24、急就章急就:匆促地完成。指匆促写成的文章或奏章。泛指为了应付需要急急忙忙完成的作品或工作。清·龚自珍《咏史》:“羽出颠倒司农印,幕府纵横急就章。”
25、急流勇退勇退:果断地退却或退避。在急流中果断退回;比喻做官的人;正当仕途顺利、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26、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27、急功近名急于求成,贪图虚名。《清史稿·高其倬等传论》:“为政持大体,与夫急功近名,流于苛刻。”
28、急转直下急:突然;转:转变。形容形势、情况等。突然转变;并且立刻顺势发展下去。茅盾《子夜》十七:“伯韬!时局到底怎样,各人各有看法!也许会急转直下。”
29、急脉缓受见“急脉缓灸”。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要不急脉缓受,且把邓翁的话撇开,先治他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30、救急扶伤救济危急,扶助伤病。鲁迅《南腔北调集 经验》:“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
31、急功好利见“急功近利”。清·恽敬《三代因革论》:“而又日见贡之简略易从,争趋之以为便我。便我,于是急功好利之君之大夫,徇其民而大奕之。”
32、勇退急流勇:果敢;退:退却,离去。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隐退,以明哲保身。宋·陆游《福州请仁王坚老疏》:“勇退急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
33、事急无君子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清 钱彩《说岳全传》:“邦杰道:‘好一匹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无君子,只得借他来骑骑。’”
34、急则抱佛脚急:紧急,危急。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35、缓急相济缓:和缓,舒缓;急:危急,急迫。不论在平时还是在紧急之时都给予帮助。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朋友本来有通财之义,何况我们世交,这缓急相济,理是平常的事了。”
36、缓急轻重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清·顾炎武《日知录》第七卷:“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37、火急火燎犹火烧火燎。《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38、急急忙忙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匆匆忙忙。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急急忙忙。”
39、急张拘诸形容局促不安、紧张慌乱的样子。
40、忙投急趁趁:赶。急急忙忙地赶路。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这两个忙投急趁,止思量早完公事。”
41、急人之困急:解急;救难。解救别人的困难。也作“急人之急”、“急人之难”、“急人之危”。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42、急景流年形容光阴易逝。宋·晏殊《殊玉词》:“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43、急急巴巴形容急忙,紧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
44、急嘴急舌急忙插话抢着说话陈残云《深圳河畔》:“二婶好像怕她生疑,急嘴急舌地解释。”
45、人急智生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
46、急吏缓民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宋·苏舜钦《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47、相煎太急形容兄弟或内部之间的残杀或破坏。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8、急人之忧急:着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纪闻·吴保安》:“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重特达之春,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
49、急人之危急:着急;危:危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新五代史·刘守光传》:“公三晋贤士,独不急人之危乎?”
50、急先锋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51、楚越之急春秋时楚越两国先后遭吴入侵,后因以“楚越之急”泛指面临外敌入侵,国事危急。春秋时楚越两国先后遭吴入侵。
52、急獐拘猪见“急张拘诸”。
53、急人之难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54、急于事功指做事急于求成。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缔克,急于事功……”
55、急公好义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56、繁弦急管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唐 钱起《玛瑙杯歌》:“繁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
57、心急如火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58、烧眉之急比喻非常迫切。《水浒传》第三五回:“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我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自赶回家。”
59、急不可待急:紧急;迫切;待:等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难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60、风急浪高形容风浪很大。《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