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功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急于事功 | 指做事急于求成。 |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缔克,急于事功……” |
2、矜功恃宠 | 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宠。 | 《魏书 王卫仪传》:“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
3、功高望重 | 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 | 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
4、一得之功 | 一得:一点儿心得;功:成绩。一点儿很微小的成绩;指微小的成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5、功完行满 | 功:功德;行:道行。指出家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功完行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 |
6、积功兴业 | 指建立功业,实现抱负。 | 《意林》卷五引晋 杨泉《物理论》:“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
7、德言容功 | 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
8、伟绩丰功 | 同“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 明·黄绾《明道编》第三卷:“伟绩丰功,笼络一世。” |
9、居功自傲 |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然而毛润之不但毫无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异常谦逊地说:‘这算什么功。” |
10、行成功满 |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 | 金·王喆《夜行船》词:“一炷名香经十卷,三千日行成功满。” |
11、水磨功夫 | 掺水细磨。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须用些水磨功夫撩拨他,不怕不上我的钩儿。” |
12、矜功伐善 |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 | 《晋书 段灼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
13、马到成功 |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 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
14、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 | 宋·王禹偁《霍光论》:“然则光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与夫日僤之割爱,邴吉之让位,德不侔矣。” |
15、功盖天下 | 功劳天下第一。 |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正此之谓也。” |
16、歌功颂德 | 颂扬功绩和德行。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功:功绩。德:德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
17、使功不如使过 | 使:用。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索卢放传》:“太守受诛,诚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惧,各生疑变。夫使功者不如使过,原以身代太守之命。” |
18、毛发之功 | 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 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
19、记功忘失 | 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 |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夫立政之要,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宣帝征张敞于亡命。”一本作“记功忘过”。 |
20、计功受赏 | 同“计功行赏”。受,授。 | 《淮南子·人间训》:“是故忠臣事君也,计功而受赏,不为苟得;积力而受官,不贪爵禄。其所能者,受之勿辞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南部斩首获生,计功受赏如常科。” |
21、建功立业 | 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和事业。 | 宋 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事之事皆有可观。” |
22、开国功臣 | 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他见单雄信好客,是一个做得开国功臣的,因此借寓东岳庙中,图与交往。” |
23、称功诵德 | 称:称道;功:功绩;德:德行。颂扬功绩和德行。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但凡下人,肚肠极是窄狭,得了须微之利,便极口称功诵德,欢声溢耳。” |
24、将功折过 | 同“将功折罪”。 |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既然他复杀了一阵,夺的人口牛羊马匹回来了,这等呵将功折过,饶了他项上一刀。” |
25、丰功茂德 | 巨大的功勋,隆盛的德泽。 | 南朝·梁·裴子野《宋略总论》:“江东以来,有国有家,丰功茂德,未有如斯之盛者。” |
26、夸功自大 | 夸:夸耀。夸耀功劳,自以为了不起。 | 《新编五代史评话·唐史》:“可惜着志小气骄,夸功自大。” |
27、乐事劝功 | 谓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 | 西汉·戴圣《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 |
28、汗马功绩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明·无名氏《精忠记·闻讣》:“感皇恩宠锡无穷,端不负汗马功绩。” |
29、祖功宗德 |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 | 《孔子家语 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
30、事半功倍 | 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31、失败乃成功之母 |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
32、田父之功 | 指不预其事而轻易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
33、伐功矜能 | 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 《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
34、照功行赏 | 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不同奖赏。 | 明 郭勋《英烈传》第二十八回:“卿等俱宜协力同心,辅成大事,所有富贵,我当照功行赏。” |
35、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
36、面壁功深 | 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
37、自伐无功 | 自伐:自我夸耀;功:功勋。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 | 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
38、失败是成功之母 | 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
39、事半功百 | 同“事半功倍”。 | 清·魏源《道光丙戎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
40、金石之功 | 金:指钟鼎类。石:指碑碣类。刻在钟鼎碑碣之上,永不磨灭的功勋。 | |
41、计功量罪 | 谓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 |
42、列功覆过 | 罗列功绩,掩盖过错。 | 东汉 班固《汉书 陈汤传》:“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 |
43、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 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
44、迄未成功 | 迄:毕竟,终究。最终也没有成功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个,迄未成功。” |
45、功成业就 | 成:成功;业:事业。建立了功绩,事业有成就。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 范长江《塞上行·行纪·忆西蒙》:“岳飞功成业就之时,即高宗寝时不安之日。” |
46、一将功成万骨枯 | 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 | 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47、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 《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48、大功告成 | 功:事业;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
49、一将成功万骨枯 | 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 | 洪楝园《后南柯·甲阵》:“一将成功万骨枯,手提髑髅血模糊。” |
50、功成名立 | 成:成功;名:名利。建立了功绩,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4回:“功成名立,偕老林泉,这是我的夙愿。” |
51、请功受赏 | 请求评定功绩给予奖励。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请这一杯酒,明日与令堂拜寿之后,就有陈达、牛金与兄长请功受赏。” |
52、论功行封 | 评定功劳之大小给予封赏。 |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
53、进贤兴功 | 谓荐举贤士功臣。 | 《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贾公彥疏:“以臣有贤有功举之与官,则起邦国之内劝善乐业之心,使不惰废善业也。” |
54、文德武功 | 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卓有成就。 |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示之以文德,陈之以武功。所以夜户不扃,所以重门罢柝。” |
55、记功忘过 | 见“记功忘失”。 | 明·张居正《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山藏川纳,记功忘过者,明主之深仁也。” |
56、功高震主 |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57、功到自然成 |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
58、前功尽弃 | 以前的功劳、成绩完全丢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
59、匡合之功 | 匡:纠正;匡合:把天下纳入正轨。指治理国家的功劳。 |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 |
60、颂德歌功 | 颂扬恩德,赞美功绩。 | 《太平天国·天条书》:“世间享福尽由天,颂德歌功理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