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倒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倒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倒戈卸甲比喻放下武器认输。《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2、倒果为因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
3、倾囊倒箧把大小箱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比喻全部倒出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不上一年,倾囊倒箧,骗得一空。”
4、倒冠落珮①指弃官归隐。冠、珮是官员正服的打扮。②指隐者装束。亦作“倒冠落佩”。
5、翻箱倒柜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翻箱倒笼,满屋寻一个遍,那有些影儿。”
6、翻黄倒皂犹言颠倒黑白。明 康海《鲍老儿 秋日闲情》套曲:“眉来眼去,唇三口四,泥烂油滑,翻黄倒皂,呼风唤雨,搦雾抟沙。”
7、倒山倾海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8、江翻海倒犹江翻海沸。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9回:“虎踞深林,顷刻里江翻海倒;蜂屯三澨,一霎时火烈烟飞。”
9、切树倒根比喻彻底。
10、澜倒波随比喻言行无标准。明 宋濂《<楚石禅师六会语>序》:“第近年以来,传者失真,澜倒波随,所趣日下。”
11、倒持手板见“倒执手版”。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还政事堂。”
12、颠乾倒坤乾坤:指天地。能把天地颠倒。形容本领非常大。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我平生有个癖见,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都是龙跳虎踞的精神,颠乾倒坤的手段,你道是什么呢?”
13、倒戢干戈见“倒载干戈”。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14、倒栽葱指栽跟斗时头先着地,即栽得很重。比喻一次惨重的失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照脊梁一拳,打个不提备,跌了一个倒栽葱,把一个小孩子也丢在路边啼哭。”
15、犹解倒悬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16、逆施倒行见“逆行倒施”。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逆施倒行,以迄于今。”
17、摇摇欲倒摇摇:摇晃;欲:将要。形容很快就要倒塌,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毛泽东《学习和时局》:“西方的希特勒在苏联红军严重打击之下有摇摇欲倒之势。”
18、神魂颠倒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19、兵败如山倒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3章:“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20、倒打一瓦犹言倒打一耙。老舍《骆驼祥子》七:“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
21、随风倒舵犹言看风使舵。宋·陆游《醉歌》:“相风使帆第一筹,随风倒舵更何忧。”
22、穷困潦倒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3、贫穷潦倒家境很穷、衣着破烂、精神状态很差。
24、逆行倒施犹言倒行逆施。南朝·宋·无名氏《移答魏安南平南府》:“强者为雄,斯则弃德任力,逆行倒施,有一于此。”
25、横倒竖卧见“横躺竖卧”。《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满院横倒竖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
26、投机倒把指利用时机;使用违法手段扰乱市场;牟取暴利。投机:利用时机钻空子。浩然《艳阳天》第47章:“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
27、回天倒日犹言旋转乾坤。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
28、淹黄潦倒
29、是非颠倒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唐 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30、冠履倒易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东观汉记 杨赐传》:“亡损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31、穷途潦倒潦倒:失意。形容无路可走,十分失意。参看“穷愁潦倒”。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他的一生,尽管够得上是盘根错节,穷途潦倒的一生。”
32、七颠八倒形容十分凌乱。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51卷:“只当商之季,七颠八倒,上下崩颓。”
33、连街倒巷犹言满街倾巷。《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当时百姓连街倒巷,皆怨商君。”
34、压倒一切精神气度高高在上,把一切都比下去了。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4年10月21日》:“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35、冰山易倒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36、扶东倒西扶:扶持,搀扶。比喻随他人的意志转移,自己没主见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1卷:“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不全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
37、柳眉倒竖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女子不听犹可,听了之话,只见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腮边烘两朵红云,面上现一团煞气。”
38、横拖倒拽拽:用力拉扯。指用暴力强拖硬拉。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众皂隶一齐动手,把娇娇嫩嫩的一个尼姑,横拖倒拽,捉将下来。”
39、颠鸾倒凤比喻顺序失常。旧小说用来形容男女交欢。金 元好问《促拍丑奴儿 学闲闲公体》词:“无情六合乾坤里,颠鸾倒凤,撑霆裂月,直被消磨。”
40、冠履倒施冠:帽子;履:鞋子。比喻上下颠倒,尊卑不分。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41、番窠倒臼形容打破现成的格式。明 唐顺之《书王龙溪致知议略》:“王老于其间又番窠倒臼,又撰出一种驭气摄灵一息一息等语,又是一场孽怪。”
42、颠颠倒倒①指神思迷糊错乱。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不可置信。《朱子全书》卷六:“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要读《周礼》、诸史、本朝典故,一向尽要理会,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颠颠倒倒,没顿放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彼此夙缘,颠颠倒倒,皆非偶然也。”
43、泰阿倒持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44、倒悬之苦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元史 外夷传》:“群生愁叹,四民废业,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
45、东倒西歪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46、颠来倒去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复。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4卷:“圣人做出许多文章制度礼乐,颠来倒去,都只是这一个道理做出来。”
47、倒行逆施倒、逆:反常;行、施:做事。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48、翻箱倒笼翻:反转;笼:大的竹箱。形容彻底搜寻、查检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翻箱倒笼,满屋寻一个遍,那有些影儿。”
49、倒屣迎宾倒:逆;屣:鞋。倒穿着鞋急忙迎客。形容热情待客。唐·杨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金友玉昆,良田广宅,而能吐食下士,倒屣迎宾。”
50、骑驴倒堕典出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后以“骑驴倒堕”形容太平之世。典出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
51、倒冠落佩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52、东横西倒形容杂乱。刘复《晓》诗:“回看车中,大家东横西倒,鼾声呼呼。”
53、倒因为果颠倒因果关系,把原因说成结果。
54、主客颠倒比喻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由此,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但这样一来,写作却成为他的业余事务,在他的精神生活上,有些主客颠倒。”
55、鸾颠凤倒指男女欢合。明 谢谠《四喜记 仁主赐婚》:“喜孜孜鸾颠凤倒,美津津露涩花娇。”
56、倒背如流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57、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58、倒悬之患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全琮传》:“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
59、太阿倒持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60、翻黄倒皁犹言颠倒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