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达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达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官吏和显赫而有权势的人物。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九卷:“京师都会,好恶万端贵人,达官盈门。”
2、通儒达识见“通儒达士”。《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3、通时达务谓了解客观形势。清·陈确《答沈朗思书》:“而通时达务之士,则又群相惊惧危恐,蓄缩而莫取出一言。”
4、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5、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6、老成练达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欢读左秋明《春秋传》。”
7、以权达变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清·王韬《变法自强》下:“不知时之所尚,势之所趋,终贵因事制宜,以权达变。”
8、达人立人达:引进;立:培植。指帮人建功立业。宋·程颐、程颢《二程全书·遗书》:“夫仁者达人立人,取譬可谓仁之方而已。”
9、通变达权同“通权达变”。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二公通变达权,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
10、识时达务认清时势,通达事务。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分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
11、通真达灵与神仙交往。《云笈七签》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
12、分宵达曙犹通宵达旦。《北史·恩幸传徐纥》:“时复与沙门讲论,或分宵达曙,而心力无怠。”
13、四冲八达同“四冲六达”。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横通》:“然通之为名,盖取譬于道路,四冲八达,无不可至,谓之通也。”
14、辞不达义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15、达人知命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唐·王勃《滕五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16、了身达命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人问道亚仙的今世今生,则俺那郑元和可甚么了身达命。”
17、通情达理对事理认识得透彻、明了。指说话、做事很讲情理。通、达:明白、通晓。通达人情事理。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18、达官显宦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清 昭槤《啸亭杂录 王树勋》:“蒋子蒲、庞士冠等词垣名流,甘列弟子之位,其余达官显宦为其门人者无算。”
19、达士拔俗达士:达观的人;拔俗:不同凡俗。达观的人总是超凡脱俗。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
20、大雅宏达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东汉·班固《西都赋》:“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21、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22、六通四达犹四通八达。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今谓明义各自为宜,少多非为定准,如六通四达,岂止三耶!”
23、一孔不达一窍不通。
24、枕戈达旦见“枕戈待旦”。清·张廷玉《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
25、飞黄腾达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名。腾达:本作“腾踏”;形容神马腾空飞驰。像飞黄神马似的腾空飞驰。比喻升迁很快。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飞黄腾达,赖长者恩荣德化。”
26、廓达大度廓达:宽宏、通达。性格宽宏,通情达理。太平天国 洪仁玕《干王洪仁玕等劝谕清朝官兵暗投明檄》:“尔等抑知我天朝廓达大度,胞与为怀,不分新旧兄弟,皆是视同一体。”
27、通人达才通人:学识渊博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知识渊博通达古今的人才。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熟能注意焉!”
28、连明达夜见“连明连夜”。《解放日报》1944.9.2:“没有鞋面,就把没有缝上袖子的一个袄襟子用了,连明达夜做了一双。”
29、达权知变指不死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顶寇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
30、圭璋特达形容德才卓绝,与众不同。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圭璋特达,德也。”
31、知其一不达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宋·苏轼《汉武帝论》:“知其一,不达其二;见其利,不睹其害。”
32、任达不拘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
33、不达时务务:事物;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4卷:“设或不达时务,则报与田牛儿,回去告官,教他性命也自难保。”
34、练达老成老练稳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
35、通文达艺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西游补》第一回:“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却又慈悲太过。”
36、通权达理通晓权宜与事理。汉·王粲《弹棋赋》序:“因行聘志,通权达理,六博是也。”
37、通宵达旦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达:到;旦:天亮。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38、达官知命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
39、气决泉达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汉·蔡邕《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
40、聪明睿达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41、连宵达旦犹言通宵达旦。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些王孙公子来一遍,动不动有几个帮闲,连宵达旦,好不费事。”
42、四冲六达四通八达的要道。宋·陈师道《徐州学纪》:“徐地东近齐鲁,北属赵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冲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
43、知情达理懂人情,明事理。菡子《致江幼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
44、四通五达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地。”
45、不达大体大体:大局,整体利益。不懂得从大局考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不达大体。”
46、社会贤达指不属任何党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人士。
47、富贵利达犹言功名利禄。《孟子·离娄下》:“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几希矣。”
48、蜚黄腾达腾达:上升。形容骏马的飞驰。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曾朴《孽海花》第二回:“恭喜世兄一举成名,蜚黄腾达。”
49、达地知根比喻根底清楚、明白。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50、通书达礼谓通诗书,懂礼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51、通达谙练通达:明白;谙练:熟悉,熟练。深知人情事理,处理问题老练。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人既如此通达谙练,岂有连个礼的轻重过节儿,他也不明白的理?”
52、求志达道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53、放达不羁纵放旷达,不受拘束。《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不轻财傲物之志。”
54、守经达权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蔡东藩《唐史演义》第52回:“若殿下只知守经,不知达权,将来人心失望,不可复言。”
55、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傅専《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
56、立人达人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7、大度豁达大度:气量大;豁达:开朗。形容人宽宏开通,有度量,能容人。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公大度豁达,殊不介意。”
58、博物通达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59、通天达地犹言顶天立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六回:“俺是通天达地,有一无二,带管本山山寨头名寨主女将军。”
60、老成炼达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太平天国·洪秀全《设赍奏官诏》:“朕今添封殿前正副赍奏官二员,职同天将,专理进本事务,令表们选举老成炼达元臣保封。”